古今一理,犒軍除了金銀財物之外,大吃一頓是少不了的。趙昺也就借花獻佛了,蒲府中不僅金銀財寶藏了不少,珍饈美味也是不缺的,讓趙昺意外的是其在府中還修有一座冰庫,這在炎熱的南方可是不多見的。而被俘獲的家仆、廚子、歌女尚羈押在府中軍營,便也將他們派上用場,不用出門就都準備齊全了,比之他的皇宮還要方便幾分。
趙昺親自向軍中選出的十位勇士賜極品金碗、授官,然后由右相文天祥和參知政事應節嚴向其他遴選出的九十位軍將頒獎授官。而另外五百名有功者人數太多,便由各軍主官代領,回營之后再與于頒發。儀式完畢就是開席,軍中士兵多是粗漢,出身也是貧苦人家,能吃上肉就是過節了,軍中雖然要保證有肉,可也是有限,不會管飽。因而趙昺囑咐菜肴不必太過精細,但是要肉多,量大,油多放。
另外還有一條很重要,酒要管夠,趙昺知道酒最能烘托氣氛,慶功宴更不可無酒,而在瓊州不僅軍中禁酒,為了節約糧食,市面上也難以買到酒的,如今一定要暢飲。再有一定要有歌舞表演,且一定要讓蒲府中養的那些美女上場。不管是什么節目,音樂要歡快,動作幅度要大,場面要熱烈,不要那些輕搖慢擺的輕吟低唱。
果然又被趙昺說中,宴會一開始眾軍還有些拘謹,畢竟是與皇帝和朝中重臣一起用膳,且臨來前長官們又再三叮囑,去了一定要遵守軍紀,注意禮節,絕不能在陛下面前丟了顏面。可今天這些赴宴的軍將多是出自中軍和白沙水軍,他們不僅在軍中都是骨干,在戰斗中更是身先士卒奮勇向前,因而立功者甚眾。而他們許多人在立軍之時都是跟著陛下在一口鍋中舀飯吃,大家不僅相熟,和陛下也不生。
待樂聲一起,酒菜一上桌,兩碗酒一下肚,便都原形畢露了。不僅話多了,事兒也多了,還大著膽子跑到御前敬酒,負責警衛的倪亮也不相攔,他的道理更簡單,他們要害陛下早就害了,根本不用等到今天。而趙昺來著不拒,皆是以茶代酒相陪,還不時與他們說幾句玩笑,嘮幾句家常。如此一來,他們更加放肆,與陛下在席間就聊起當年之事,回憶曾經的不易,說到不在的袍澤忍不住淚下,趙昺也說不得陪著落淚。
“這些軍將真是太過放肆,怎么如此不知禮數”文天祥皺皺眉對邊上的應節嚴道。
“文相有所不知,吾記的在甲子時陛下就常坐在府門前的臺階上看著眾軍練兵,大家口渴了就跟陛下討水喝,用一個杯子喝水,從不介意的。”應節嚴輕聲說道。
“可現在已經不同,上下當有別”文天祥言道,他也曾領兵出征即便同吃一鍋飯,但也不會與諸將蹲在一起吃的,以此表示尊卑。
“吾以為并無不妥,上下之別在心中,而不在形式上。陛下登基之后,保持初心,不忘舊臣,對我等也非惡事”應節嚴輕笑著道,“再看這些軍將,他們為何能與陛下同生共死,那也不只是貪圖這些金銀,初時也談不上愛國之心,而是感念陛下收留他們于危難之間,在最危難的時候依然不離不棄,才會以命相報,誓死追隨的。”
“應知事說的有理,陛下確實御下有術,非我等能及也”文天祥沉吟片刻道。若說親民他也能與民同耕,和民同樂,但是要讓他與這些軍漢整日廝混在一起,也是做不到的。當然在空坑遇襲時,他聚起的大部分人馬也是一擊擊潰,四散奔逃,只有幾個心腹陪在身邊,那時還埋怨他們不知恩。可現在與陛下相比,自己做的差遠了,這里每個士兵都可以為其赴湯蹈火,與之生死與共,因為他們知道在最危難的時刻陛下也不會拋棄自己。
再有應節嚴說的十分有理,歷朝開國之君往往是能同富貴,卻不能同患難。如今的小皇帝雖算不上開國之君,但是眾人都知這與重新建國沒有什么區別,甚至更為艱難。而文天祥知道陛下是中途繼位,在朝廷爭斗中處于劣勢,可其卻沒有動用自己強大的軍力奪權,殘殺異己,反而是大多予以留任,還念著昔日同朝為臣的情義。因而念及舊情對大家來說都是件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