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周公姬旦成長在這樣的家庭中,除了基因好,家風好,還都是需要天賦的。據史料記載,周公早年時期,便顯示出了做政治家的天賦。他非常聰明仁愛,剛夠上幼兒園的年齡,就長的跟個小大人似的,屬于早熟品種。司馬遷在史記里,稱贊周公“自文王在時,旦為子孝,篤仁,異于群子”,就是說,周公從小就孝順仁愛,聰明出眾,與別的兄弟都大不一樣。這可不容意啊
要知道周公的爸爸周文王,基因好,身體壯,老婆多,是一個生孩子破紀錄的超級猛人。據封神演義里介紹,周文王有百子,幾乎都是他老人家,親自帶著自己的妻妾們辛勤制造的,只有第一百個兒子,那個長翅膀會飛的著名鳥人雷震子,是領養的。這雖是小說家言,不足取信,但實際上,文王的兒子也很不少,有史料可考的,至少就有十七個。周公能在這么多孩子里出類拔萃,異乎尋常,那真不是件簡單的事兒。
俗話說,興趣兒是最好的老師。恰好,周公從小就對搞政治有濃厚的興趣兒,以指點江山、平定天下為樂,而不是憋著邪勁,光想著上臺貪污腐敗,爭奪什么優先進食權和優先交配權。僅憑這一點,周公就是棵好苗子。因此,周文王在位的時候,周公就已經嶄露頭角,和二哥武王姬發一起“左右輔文王”,成為文王興周的重要助手。
咱們還說過,周公這棵好苗子長在了好地上,這就更不是胡扯了。周公的爸爸西伯侯姬昌,是商朝的一大方諸侯,屬于二號的天子。家里面的物質、文化生活,都是當時一等一的水平,學習機會也多,接觸的人也厲害,這且不在話下。單就他所處的特殊歷史時期,就非常難得。什么歷史時期呢答曰社會動蕩,改朝換代。好啊自古亂世出英雄嘛。
對手當然是現成的紂王帝辛啊這小子在位后期,居功自傲,耗巨資建鹿臺,造酒池,懸肉為林,修建豪華的宮殿園林,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使國庫空虛。他剛愎自用,聽不進正確意見,在上層形成反對派,使用炮烙等酷刑,鎮壓人民。殺比干,囚箕子,年年征戰,失去人心。他在討伐東夷之時,沒有注意對西方族的防范,連年用兵,國力衰竭,又需面對其因長年征戰而日積月累有增無減的大批俘虜如何處理等問題而造成負擔。
而此刻文王姬昌在鞏固自己的地盤西岐的基礎上,慢慢積蓄反商力量,拉攏諸侯,重用了一名神仙級的人才姜呂望,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姜尚姜子牙,娶妻掃帚星、跨騎四不象、身背打神鞭、主管斬將封神工作的那個白胡子老頭兒。他們君臣“陰謀修德,以傾商政”,也就是暗暗地施行仁政,或者說運用道德魔法,籠絡人心,蓄機把商紂王的統治推倒。
這樣一來,周文王威望日隆,以至于諸侯之間有了糾紛,都來找他評判是非,儼然一副江湖老大的樣子。周文王在經過精心準備之后,即開始著手滅商大業。他先滅犬戎,穩定了后方,隨后又滅掉密、黎兩個小國,接著借機滅了崇侯虎,移都到豐地,是為鎬京,就是今天的西安市長安區西北。滅了一個又一個,而且都是打著道德和仁政的旗號,因此周的實力一天比一天增大。
那時,文王強到什么程度了呢史稱“三分天下有其二”。人口多了,地盤大了,人的野心自然也就大了,自然不甘心屈居于人下,偏守在那貧瘠的大西北,而是希望能穿上龍袍,坐擁中原千里沃野。可是出師必須有名,否則幾輩子積累的英名就要付之東流。
但是紂王當時的威望同樣不低,他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其繼位后,定都于沫,后改沬邑為朝歌。帝辛重視農桑,社會生產力發展,國力強盛。他繼續發起對東夷用兵,打退東夷向中原擴張,把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特別是討伐徐夷的勝利,把商朝的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
帝辛對東南夷的用兵,保衛了商朝的安全,在其統一東南以后,把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向東南傳播,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促進民族融合,可以說名聲比周文王要響亮的多,實力也強悍的多,若想把他拉下馬卻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這難不到周公姬旦,他想到了好辦法。可趙昺聽到這里眉頭直皺,覺得這家伙怎么比自己也白不了多少啊,甚至比他還能忽悠,嘴里不僅能跑火車,航空母艦停在里邊都顯寬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