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話不能不聽,何況聽著也很有道理。但趙昺也是有保留的聽從,因為他雖然還搞不懂宋朝朝堂中的各種彎彎繞兒,但也清楚宋代之所以喜歡在非常時期采用分權制衡的體制,無非是諸害取其輕的結果,或許最應該關注的是皇權的主導和專制與這種分權制衡之間的關系,想著如何能把握住主動權,而非被動的接受。
趙昺原本是想撤換調陸秀夫,這也合乎他當前的利益,對于敢于挑戰自己權威的人不論是誰就應該掄起大棒,狠狠的懲罰,殺雞儆猴,殺一儆百。而人的本性就是趨利避害,別看有的人這不服,那不憤的,只要刀架在脖子上,一般就都服了。當然世界上也有不怕死的人,如果真碰著那種滾刀肉、亡命徒、二傻子,或是被洗腦徹底的倔種,也只有一刀剁了了事,反正聽話的活人有的是。
不過掄大棒也是很有技巧的活兒,不聽話的不可能見一個砸一個,否則引起的將不是恐懼,而是反抗。而陸秀夫正如應節嚴所言論起理來真沒有什么大錯,頂多只是處置欠妥當,真因為這事兒就把其給擼了,真叫起屈來,定會有不少人為其求情,結果尷尬的是自己,于是他決定還是盤馬彎弓,引而不發。
趙昺知道自己雖然屏退了眾人,只將話說給了應節嚴,但是以老頭兒的政治經驗,不會不把此事無意間泄露出去,效果幾乎與自己高喊一聲各位請看,誰再不好好干活,鐵棒就要落下來了沒有什么不同。但是這棍子也不能總懸著,適當的時候,還是要找個最不馴服的家伙做犧牲品的,刀總是要沾點兒血才更唬人的。
如何借這事兒取得最大的利益呢趙昺決定還是以軍機處的名義下旨
一、令侍衛親軍左、右兩軍嚴守防區,向設在俚人活動區各驛站增派兵力、囤積軍資,可不得對俚人發起主動攻擊。但是遇到俚人越界攻擊漢人聚集區,或是劫掠商旅、攻擊驛站行為的要堅決反擊;
二、令殿前禁軍停止作戰行動,撤出俚人區,進駐州縣治所,以重兵屯于礦場和墾田地域,聽從州縣主官調遣,打擊敢于挑釁官府的各俚硐;
三、命參知政事劉黻會同相關官員趕赴昌化軍,協調各軍及地方;
四、命鄧光薦前往萬州查明百姓為惡里長作保之事,對于失職官員予以嚴懲。
五、封瓊州臨高縣保正張琨為承信郎,授臨高縣主薄,賞錢三十貫
皇帝率軍出征在外,軍機處也暫時分成兩班,三位總理事中的應節嚴和高應松隨駕,陳仲微留守瓊州。今日正是高應松輪值,計議已定趙昺即刻令人擬旨,查看無誤后用璽以快船送往瓊州。然后又讓林之武以密文謄寫一份,用信鴿傳回軍機處送往中書省先行告之留守的眾臣,以防日久有變。
“陛下,臣有些不解之處”忙完公事,林之武沒走,疑惑地道。
“哦,有何不妥嗎”趙昺轉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