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既為父親和鄭皇后之死而痛哭,又更加擔憂生母宣和皇后的命運。就在岳家軍與金兵作戰連獲勝利之機,他卻向金國屈己求和,解除了岳飛的兵權的同時,派大臣赴金國提出議和。其后金國派出審議使到南宋。高宗對金使說“朕有天下,而養不及親,徽宗無及矣。今立信誓,明言歸我太后,朕不恥和。”
金使回國之后,趙構又派遣大臣再次求和。金國最終答應了趙構,但卻提出了四個條件對金奉表稱臣;年貢銀二十萬兩,絹二十五萬匹;割唐、鄧、商、秦四州;殺死抗金主帥岳飛。趙構一一允諾,并于紹興十一年十二月末除夕夜,與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與其子岳云。其一死,北伐前功盡棄
“這似有些牽強吧”趙昺聽完皺皺眉說道。說趙構為了一個孝字,便殺了岳飛,放棄北伐,割地求和,打死他不會相信。而以自己當皇帝不足兩年的經驗看,殺岳飛更多是因為其一根筋不聽話,還攙和皇家廢立之事,從廣義上說也是為了防止武將坐大,威脅到自己的皇位。他相信若是朝中現在有人敢跟自己搶兵權,自己也會毫不猶豫的將其宰了。
而另一個原因,趙昺以為還是因為權力。趙構當年繼位一沒有傳位詔書,二沒有太后懿旨。為了表明自己不是篡位,只能找來一個哲宗被廢的皇后來傳位。正是如此,其才一直心虛,不敢妄稱正朔。可他越是有心病,結果越是麻煩。若是北伐成功,真的把一老一小兩個皇帝弄回來,自己當皇帝就有點不明不白,說話不算數了;如要把皇位讓出來,那如何甘心。于是乎,趙構便先殺了岳飛這個不聽話,還一直嚷嚷著要北伐的,然后再給自己戴上頂大孝帽遮人耳目,糊弄了天下人。
“陛下,其中或有其它原因。但是若對太皇太后的懿旨不予理會,堅辭拒絕,只怕為天下人詬病”應節嚴當然也知道趙構如此也是有私心的,但臣子不能妄議皇帝,只能含糊帶過,然后就事論事。
“那我們君臣就此降元,先生可愿意”趙昺反問道。
“臣寧死也不會仕元”應節嚴毫不猶豫地說道。
“這便是了,我們即不愿意降元,又理會他們作甚,不準使者登陸瓊州便是了”趙昺攤開兩臂苦笑道。
“陛下,可他們已經在臨高上岸了,正在趕往府城。”應節嚴也苦笑著道。
“哦”趙昺聽了一愣,心道這幾個看家的也太不懂事了,這種找麻煩的人讓他們上岸干嘛。可想想既然已經上岸也沒了辦法,嘆口氣道,“來就來吧,也許非我們所想,只是想問問家里情況呢”
“陛下,臣看不像。來的卻是敵朝的禮部尚書留夢炎及刑部尚書王積翁,若是私人傳書自不必以兩位重臣前來的,應是奉敵酋之命前來下書的。”應節嚴搖搖頭分析道。
“先生,這留夢炎是否是隨德祐帝北遷的前左相”趙昺聽著名字耳熟,反問應節嚴道。
“陛下,若無意外便應是此賊”應節嚴臉色發青恨恨地言道。
“嗯,此賊確是該死,也必貽害子孫”趙昺對這家伙也算是如雷貫耳了,若是以臨安陷落,德祐帝出降為大宋的終結點算,留夢炎這位也算是大宋朝的末代宰相。
留夢炎此人出身真是不錯,乃是高中狀元出仕,但是在同僚中風評不好,皆言其為人奸詐,見風使舵。至于其資歷趙昺記不住了,只知其在德祐元年被謝太皇太后任同知樞密院兼參知政事,并拜為右丞相兼樞密使,總督諸路軍馬。雖受命于危難之時,但臨事退縮,稱病于家不出,直至太后親臨其家,才始出任左丞相。卻未能力挽狂瀾,反而弄得朝廷四分五裂,最后主持了投降工作,這不又投了新主子,成了敵人的坐上高官。
其若是爭點氣不降元,人們還能容忍其惡行,可他自甘墮落成了歷史上有名的奸佞。蒲壽庚的后代在元亡之后被打入賤籍,世代為奴為娼。留夢炎的子孫也沒好哪去,浙人曾說兩浙有留夢炎,兩浙之羞也。直至明代,凡留姓子孫參加科舉考試,均需先聲明非留夢炎后代,才有考試資格。所以趙昺說他禍及子孫也不算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