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無可能”趙昺想都沒想斷然否決道。他知道歷史上火槍出現后,阻礙火槍手主宰步兵的最大戰術障礙,是面臨騎兵攻擊時,因此火槍手還需要長矛兵的護衛,如此維護一個陣型,還需要更多的兵力,這與自己當前的實際情況和精兵的構想正相違背,而解決的辦法就是刺刀。
而實際上這個問題直到十七世紀后期才終于有人想到了解決辦法,最早可以述及馬來人,他們得到火槍之后,把本民族的波紋劍安在槍口處,將火槍當作短矛一樣使用,這樣火槍手也能臨時客串長矛兵。這很麻煩不說,且出現兩難式的選擇,騎兵逼近時,如果火槍手最后一次齊射沒能打退騎兵,就可能面臨不能及時裝上刺刀的風險,但是提前上刺刀,就放棄了火槍發揚火力的機會。
在刺刀出現大約一代人以后,真正意義上的插座式刺刀解決了這個難題。即能固定在火槍頭部,既不妨礙火槍射擊,還能有效起到舊式長矛的作用。實際上上了刺刀的步兵就相當于一名矛兵,雖然這種矛較長矛要短且無力,但對抗騎兵的軍刀沖鋒是足夠了。而遠射的話,騎兵的弓箭又不及步兵的火槍。
事實上正是從從卡座式刺刀投入實戰為開始,使長矛兵徹底失去了在戰場上存在的必要,騎兵的威力從而在步兵面前也就大打折扣了。但這卡座式刺刀的應用也導致每支槍必須按照標準尺寸精心制造,才能裝上制式的刺刀,從而提高了制造難度,使得周翔望而卻步,想要放棄,趙昺當然不能走回頭路了,現在陣型尚未練成,他也不好多言,只能一口拒絕。
“陛下,那可否將刺刀改成刀劍之型呢如此即可以裝于火槍之上對敵,也可以當做刀劍劈砍,我們的匠作坊的刀院也可以生產,從而減小火器院的壓力。”雖然得到了陛下的指點,想到了提高產量的方法,但是周翔知道此次任務非同一般,火槍的制造要比此前的弩炮、火箭彈之類要復雜、精密的多,要求也高。而陛下要的又急,自己可是腦袋保證的,因此壓力很大,所以一心想討些巧。
“周主事,你對鎧甲可有了解”趙昺聽了搖搖頭,其三番五次的想投機他怎么會看不出其心思,但卻沒有回答,而是問了個看似毫不相關的問題。
“陛下,屬下在大宋軍器坊效力二十余年,雖不精通,但也知道些。”周翔聽了直直腰很有把握地道。
“你可知女真人的鎧甲有何特點”趙昺問道。
“陛下,女真人當年都是茹毛飲血的蠻子,有身皮甲就不錯了。待他們滅了契丹,又攻陷江北后,繳獲了甚多的鐵甲,與我朝無異,多用魚鱗甲,可防利刃劈砍,弓弩難以射透”周翔聽了不假思索馬上答道。
“嗯,不錯。對如此厚重的鎧甲,我朝又如何破之”趙昺聽了點點頭又問道。
“魚鱗甲刀槍難破,弓弩難傷,因而軍將多改用骨朵、鞭、锏等重器,如此一來即便不能破甲,但是卻也能將其內腑震傷,毀其筋骨,以求破敵。”周翔言道。
“那為何當下我步軍又多用刀盾、長槍大戟和弓弩呢”趙昺再問道。
“陛下有所不知,韃子的鎧甲為柳葉甲和鐵羅圈甲,雖也用魚鱗甲,可甲胄沉重只有少數重騎使用,多用的是鐵羅圈甲。”周翔見小皇帝聽的認真,連連請教自己,他也興奮起來站起身連比劃帶講的道。
“因為韃子多為輕騎,為保持馬力多用鐵羅圈甲。此甲內以獸皮為主,罩以鐵網,只在胸、襠要害之處用鑲以鐵葉。這種甲輕便,可防弓箭和輕弩,刀砍,又因為內有獸皮為墊,鞭、锏、大棍砸在上面也難以傷其內腑,所以各軍皆棄之,又多用槍矛,加以重弩強弓殺敵陛下,屬下明白了”說著說著周翔的聲調突然低了許多,人也像霜打的茄子似的蔫了,向小皇帝施禮道。
“呵呵,你明白就好”趙昺抬抬手讓其面禮道,“我們做事要因時就事,不能拘泥于常法,對待韃子也是同樣”
“屬下受教了”周翔又趕緊施禮道,心中暗嘆小皇帝聰明無比,自己想出彩不成,反倒出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