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哥兒還是貪玩,一心就想著偷懶,哀家可不想每日處理這些繁瑣政事。你再有兩年便可行冠禮,隨后也就能大婚了”楊太后用手指戳了下小皇帝的腦袋說道。
“母后,禮記有云二十而冠,時日尚早呢”趙昺不是不想娶老婆,而是對自己沒有信心,這么小就娶老婆,自己這小身板兒一旦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恐怕就沒幾年陽壽了,而歷史上的皇帝死于這上邊的連篇累牘,自己可不想步他們的后塵,因此十分抗拒早婚。再說這娶誰不娶誰,自己現在也做不了主,還不如等等。
“六哥兒,你真當哀家沒讀過書,不知禮法嗎”楊太后在趙昺頭上拍了下笑著道,“周文王十二而冠,左傳中也有載魯襄公十二而冠之事,本朝前宰相司馬君實所著書儀中也曾言男子十二至二十歲,只要父母沒有期以上之喪,就可以行冠禮。”
“母后,可據幾位師傅所言,大家程頤曾有言,冠所以責成人,十二年非可責之時,又言雖天子諸侯,亦必二十而冠。”趙昺其實也知太后所說不錯,但是也知關于冠禮的年齡在宋時有爭議,但沒想到太后早已做了功課。
司馬光將儀禮士冠禮加以簡化,制定了冠禮的儀式。朱子家禮沿用了司馬光書儀的主要儀節,但將冠年規定為男子年十五至二十,并從學識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若敦厚好古之君子,俟其子年十五以上,能通孝經、論語,粗知禮義之方,然后冠之,斯其美矣”。
但士大夫們還在冠禮的年齡問題上發生了分歧和爭論。程頤堅決反對,他認為,既冠矣,就必須責以成人之事,否則就成了虛禮。如果冠禮之后不能責以成人之事,則終其一身都不能期望他成人。而當前理學盛行,趙昺引用程頤的學說來推脫卻也是最有說服力的。
“這嗯,此事確是有待商榷,待哀家與幾位宰執議過,不過此時乃是非常之時,哀家想他們會同意的”楊太后遲疑了一下說道。
“對、對,此事尚有時日,不要為此授人以柄才好”趙昺趕緊言道,想早點結束這個話題。
“也好”楊太后點點頭道,“竇興將賞賜大寧寨的禮單給六哥兒瞧瞧,看還需添點什么”
“母后想的周全,我就不必再看了吧”趙昺聽了是滿臉黑線,這才想起大寧寨那里還有一門親呢,躲了半天還是沒有躲過去的讓他煩悶的事情,擺擺手道。
“給他”楊太后聽了沉下臉來沖竇興使了個眼色道,“大寧寨今年送來的貢物甚多,且此次大戰他們出動俚兵三千助戰,官家萬不能輕視”
“哦”趙昺接過竇興遞過來的禮單,瞅瞅道,“母后,這賞賜已經很重了,還要添嗎”
“六哥兒,哀家知道你對此樁婚事不滿,但是如此也是為了社稷著想,此后再不必為俚亂煩心。而此次賞賜若是輕了,必讓他們以為我們有輕視之意,從而心存不滿,此舉也是有籠絡之意”楊太后嘆口氣道。
“嗯,兒子受教了”趙昺皺皺眉點頭道,他沒想到女人的政治經是這樣的,但是當前情況下也不能說不對,也只能應承了,看看禮單上皆是些首飾、綢緞之物,便讓王德再添上些金銀器物,又加上一批衣甲、武器,太后點了頭才算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