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戰爭給蒙古人造成的直接災難就是徭役空前沉重,經濟基礎遭受了空前的破壞,作為之前已經駐扎在內地的蒙古軍戶更甚,他們需要不斷的出征,嚴酷的軍法之下又難以逃避,卻需要自己典賣田產妻子前往平亂,普遍是什么生活,可想而知。后來恢復女真金國的簽軍制度,大量征召原金國漢人從軍想想也是忽必烈的無奈之舉。
“官家,小的聽有些人在傳,說敵酋的偽后死了,其傷心欲絕,每日狂飲不已不理政務了。”王德看小皇帝開始還很高興,怎么說著說著還嘆開氣了,趕緊說件自以為會讓陛下開心的事情。
“對了,奴婢也聽說了。”蘇嵐也趕緊接話道。
“唉,察必皇后乃是一代賢后,若非其護佑,廢太后與廢帝不知要吃多少苦”趙昺非但沒有高興,反而再嘆口氣道。
“官家”王德見小皇帝竟然面帶悲戚之色,這才想到如此大的事情事務局怎能不報告,陛下顯然早就知道了,可對稱其為賢還是十分詫異的。
“呵呵,朕稱其賢乃是就事論事,非有它意,以其所為稱賢并不過分”看到兩人驚詫的樣子,趙昺笑笑解說道。
在忽必烈還是個郡王之時,蒙哥汗和其分兵攻宋,次年蒙哥汗死于四川釣魚山。此時,忽必烈正久攻鄂州不下。謀士郝經、姚樞等苦勸忽必烈撤兵,但忽必烈求功心切,拒不聽勸。恰在這時宋又增派大軍支援鄂州,而留守和林汗廷的阿里不哥正緊鑼密鼓地謀劃搶奪汗位,私自招募和調動汗廷軍隊。
如果阿里不哥成功,忽必烈便會腹背受敵,進不能進,退不能退,形勢極為危險。在這緊急關頭,察必雖然是女人,卻敢于挺身而出。一方面,她義正詞嚴地斥責阿里不哥私自調動軍隊另一方面,果斷派人去給遠在江南的忽必烈送信。忽必烈見信后才意識到形勢嚴峻,下了撤兵決心,搶在阿里不哥之前登上汗位寶座。
因為忽必烈初期重用漢人,察必也受到中原先進文化的影響。作為少數民族婦女,她思想比較開明,不但能向忽必烈進諫,而且還很有點女人特有的機靈心眼。有一次,忽必烈礙于情面,批準幾位怯薛官在京城近郊圈良田作牧場。察必沒有直接向忽必烈進諫,而是當著忽必烈的面責備劉秉忠,說:“你們漢人很聰明,皇帝對你們言聽計從,你明明知道圈地牧馬是不對的,為什么不向皇帝進諫難道要皇帝廢除不許圈地牧馬的詔令嗎”忽必烈知道察必在轉著彎向自己進諫,終于撤銷了允許圈地的詔令。
平定南宋以后,忽必烈特地把從南宋掠來的珍寶在大都皇宮陳列展覽,炫耀戰果,并允許嬪妃挑選一件自己心愛的。嬪妃們喜出望外,爭先挑選,惟獨察必不但不挑選,反且郁郁不樂,心事重重。忽必烈問她,平定江南一統天下是大喜事,為什么不高興察必說,宋朝的先人積攢下這些珍寶,傳給他的后人,而后人不能守住祖業,亡了國,這些寶貝才落到我們手里,我怎忍心使用這些寶貝呀她在為后人能不能守住得來不易的江山,會不會重蹈南宋滅亡的覆轍而憂心。作為一個封建皇后,能有這樣的遠憂和見地,實在是非常難得的。
一般來說皇宮生活是奢靡的,元朝也不例外。但立國之初,忽必烈深知創業艱辛,尚能禁奢靡、倡節儉。弓箭是蒙古族主要的作戰武器,消耗極大,以前,用過的廢弓弦都是扔掉。察必便帶領宮人把它收集起來,重新蒸煮加工,用其作原料織成布匹,質地比綢緞還細密柔軟。另外,她看到宣徽院制鼓將羊的前腿皮棄之不用,覺得可惜,便命宮人揀拾回來,糅制加工成彩色地毯,為國家節省下一大筆開支。
修舊利廢、變廢為寶,察必作為“女中至尊”的皇后,能如此勤儉是頗為不易和可貴的。且其心地善良,有同情心。南宋全太后是江南人,年事已高,身體本來就弱,被俘到大都后水土不服,長期患病。察必在忽必烈面前為她說情,希望忽必烈將其送回南方,忽必烈不允。察必竟再三請求。忽必烈斥責她婦人之見,目光短淺,沒有遠慮,堅決不允,顯然這是因為兩人所處的角度不同,但是其確是十分有人情味的。
趙昺說完見兩人仍然是一副茫然之色,他苦笑著搖搖頭,抹黑和取笑敵人鼓舞己方的士氣并無不可,但是作為統治者自己卻要清楚,歷史和現實息息相關,歷史不是死掉的人與事的集合,而是活著的人和事的映射。不正視國家興亡的歷史,文明盛衰的歷史,就無以正視敵人,無以分辨真偽是非,更難以戰勝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