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昺知道實力一旦暴露將惹來忽必烈的重兵圍剿,自己辛辛苦苦布下的棋子也將被一一拔出。而不動手那些義勇分分鐘鐘就會被剿滅掉,別看他們號稱二十萬人,能有半數就不錯了,而能戰的還得再減去五成。無奈只能充當滅火隊,他增派兩師兵力轉向廣州做出攻打之勢,然后再由斡脫商人從中斡旋,一是讓圍剿義軍的元軍撤兵回援;二是賣給斡脫商人個面子,還他們個人情。
當然假戲還得真做,廣州這地方宋軍已經來過多趟了,為了防止宋軍再次被占,廣州的城墻被拆了個干凈,成了個大雜院。瓊州水軍輕車熟路的拔掉港外的釘子沖入港口,然后秉承小皇帝賊不走空的教導,縱兵在原來的蕃城中大肆劫掠,并以炮火轟擊官衙,令其盡快投降否則將屠盡城中的蒙古人。
當年瓊州軍攻破廣州城的場景大家還未忘記,百姓們當然希望王師入城,那些官僚大商們卻心驚膽顫,彼時被殺者可是血流成河,家財抄的干凈。于是他們紛紛向江西行省報告要求盡快回援,而廣州雖已經衰落,可仍然是東南重鎮,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設想。而斡脫商人們也借機出場,成能夠從中斡旋讓敵退兵。
一番討價還價后,到五月終于有了結果,元軍回撤讓叛賊自散,不再追責,宋軍收取贖金后撤圍離開。全城募集了銀錢二百萬貫,糧食五十萬石在交給宋軍后即刻撤軍,當然斡脫商人也沒吃虧,他們是兩頭吃好處,還博得了個好名聲。趙昺借機將這幫爺爺們請回了瓊州,該整頓整頓,該打屁股打屁股,但是種子卻已經種下,等待春雨再次降臨
歷時四年行朝已經陸續在兩廣、閩贛和福建地區建立了大小十數個根據地,彼此之間既能各自攻守,也可相互呼應。于此同時趙昺從行朝選派原籍官員前往各個根據地建立政權,健全機構,實施管理。如今大的根據地占據數州之地,小的也有占有數個縣,雖然盡是些偏僻地區,但人口已經有四百余萬。
根據趙昺前世所學的階級分析,他知道淪陷區的百姓有兩大類,一類是豪強大姓,他們為了牟取利益而舉旗造反。另一類是貧苦下戶,他們中間有的為饑寒交迫,為了改變處境轉而追隨造反者。好強大姓舉事既與元廷有矛盾,但又往往與官吏勾結,互為奸利。他們一定時期一定條件下可以起來反抗官府,但其根本利益與統治階級一致的。而一般貧民下戶出身的百姓,則是反抗的堅決參與者。
因而趙昺也知道僅憑大義是無法將根據地上的百姓拴在自己的戰車上的,那要讓他們得到實惠,看到好處才能夠心甘情愿,由自發變為自覺的上車。中國人對土地有著特殊的情結,在當下的農耕社會土地更是農民的命根子,所以趙昺在各個根據地首先實行土地改革。根據在瓊州積累的經驗,他仍采用按口計田的方式分配土地,如此才能將百姓拴在土地上,防止他們逃亡,同時廢除各種苛捐雜稅,開辦學校、選拔當地賢良士紳參與管理。
土地的來源自然是要搶,殺了那些漢奸地主,宰了跑馬占地的韃子貴族,驅逐強占土地的色目人,把土地分配給百姓和那些解放的驅口。而要想長久的占有這些土地,那就要與敵斗、與敵打,一旦手上沾了韃子們的血就難回頭了,只有團結在朝廷的大旗下才能生存,保住自己的所得。
隨著根據地的不斷鞏固,趙昺發現形勢與前世的抗戰時期有了幾分相似,城市是敵人的,廣大的鄉村是自己的,韃子的政令只能在各級治所還行的通,根本難以深入偏僻的鄉村,百姓在行朝政權的領導下抗捐抗稅,驅逐敵政權,甚至刀兵相向抗敵征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