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趙昺覺得陸秀夫說得不無道理,即便真金被立為太子,在忽里臺大會上也會又番爭斗,當然他們鬧得時間愈久,打的越厲害,對于自己的反攻也越有利。而按照蒙古慣例,新汗未被推舉出來之前,蒙古汗國的事務由皇后掌管,在大都留守的南必皇后正孤獨、寂寞、冷,躍躍欲試的參與朝政,他估計其也不會放過機會,肯定要適時插上一腳。
因此忽必烈一旦身死,內外夾攻之下的蒙元政權定會陷入內亂,多方的加入也會使局勢進一步的復雜化,絕非一天兩天能解決的。而既然是去打架,肯定不會單槍匹馬去參加忽里臺大會,各個宗王必定會率領本部兵馬前往,可這些宗王率領的正是蒙元最為精銳的軍隊。當然趙昺還希望真金在成功繼承汗位前,或是時間不長便駕崩,那樣一來卷入的人將更多,他就有好戲看了。
若是蒙元汗位一起,隸屬于各個宗王的軍隊將大規模北上,留于江南的蒙元武裝力量除了鎮戍州府的探馬赤軍外,只有各行省宣慰司的屯駐軍。如此一來,趙昺以為自己在東南內陸地區發展的各個地方武裝也應有一戰之力,配合主力占據東南。
趙昺發展的地方武裝起初不過是一群鹽梟和基層社會的黑道豪杰,經過事務局整合將這些黑道大哥們組成松散的同盟關系,散布在東南各地。鹽梟們一股最多的幾百人,少的幾十人,與土匪不同,他們沒有固定的山寨,只有各自劃分的地盤。平時在家種田,有事集合在一起武裝走私或是打劫,戰斗經驗就來自于爭奪地盤的私斗和元軍緝私隊伍的戰斗,根本無法對付成編制的大股敵軍。
看過水滸傳的都知道,梁山泊的強大是在關勝、林沖等軍官加入以后。在這些有軍事素養的人率領下,梁山軍隊開始可以和朝廷官兵正面對抗并取得勝利,鹽梟隊伍的發展進程也是這樣。隨著趙昺通過對私鹽渠道的有效控制,漸漸將鹽梟們的同盟關系變成有組織的犯罪團伙。
而后再利用派遣的官吏和軍事骨干,把他們變成有戰斗力的武裝,然后再通過戰斗吞并零散的土匪、草寇,控制了一些地區,鹽梟們獲得了當地基層社會的領導權力。一個村莊加入他們的組織,則這個莊子就不用擔心遭到土匪的襲擊;相反,如果一個村子沒有他們的人,那么很快就會有附近的武裝將這里的一切搶光。
元朝的地方組織,在縣之下鄉、里坊、廂,或鄉、里隅、都,設鄉董、里正、都董。在基層,有村社、里甲組織。凡五十家編為一社,以漢族地主、鄉耆為社長,負責統治基層,催交稅收。在社長之上,另有蒙古提點官進行監督;并派遣蒙古軍隊或探馬赤軍駐社,與民共同編社,進行軍事控制。村社之下有里甲,凡二十戶編為一甲,甲有甲主,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擔任,擁有無上權力,衣食由村民供給。
如此地方上便有了兩股勢力,元廷們通過國家機器維護地方治安,收取稅賦,加上基層的蒙古人貪婪專橫,土豪劣紳們也狗仗人勢借機橫行鄉里。百姓遭到了欺壓,他們惹不起穿官服的,便只有求助于那些鹽梟,往往都能得到滿意的解決。
這樣一來鹽梟們不僅僅用暴力威脅村莊物質和人力,他們還建立了基本的秩序,老百姓們有了糾紛會向他們尋求仲裁,一般都能獲得比較滿意的結果。這已經是黑社會發展的高級階段,開始為民間司法服務了。但是與官府的沖突也難以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