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陛下早有了主意,卻又拿來消遣我們”倪亮有些不滿的冷哼一聲嘟囔道。
“哈哈”趙昺聽了卻未生氣反而大笑,這朝中上下也只有倪亮敢跟自己如此放肆了,而現在他心中更感欣慰,這說明倪亮這個笨人終于開竅了,自己也有了一位足以信任可獨當一面的大將。
計議已定,趙昺令鄭虎臣遣人嚴密監視益都和潁州兩軍的動向,并讓行動隊潛入臨安。同時傳令給董義成命其進攻劉家港,伺機奪取存糧后轉向太湖,威脅平江。而令陸秀夫統率大軍北上沿江口進入長江,攻取建康。另外著文天祥、陳則翁和高應松起事,統領各軍收復各州縣,并向北發展。
而這邊趙昺令倪亮向已經進入谷地的上都軍發動小規模的進攻,做出突圍的姿態,使其感受到壓力,從而迫使益都和潁州兩軍加快速度來援,以便迅速結束這邊的戰事,調整作戰方向,為攻取臨安做好準備,爭取在元廷恢復正常運轉之前完成戰略目標,在江東站穩腳跟。
趙昺這一通看似雜亂無章的老拳,看似已經違背了初衷,但其實卻也是暗藏玄機的。在謀劃之處,趙昺想到二戰時的隆美爾開辟非洲戰場之事,他面對的是早有在非洲經營多時的英國軍隊,無論是在兵力、裝備等都處于劣勢,可其卻不但很快站穩了腳跟,還將英軍幾乎趕出了非洲,這與其熟練的戰術運用不無關系。
隆美爾在進攻中靈活使用了分割這一戰術手段,總是擺出大舉進攻、分割包抄英軍的態勢。其這一手是專門針對同行設計的,要知道打仗做為人類最古老的職業之一,各國都有高材生,就算沒有,指揮軍隊的人也都是深通軍事原則的。而稍通軍事的人都知道在作戰中,第一忌后路被斷,第二忌側翼暴露。
隆美爾只有一個裝甲團,再加兩師意大利人,戰斗力忽略不計,碰上死拼的,就算已經包圍了,也未必有打贏的本錢,其實甚至連作戰的彈藥和汽油都未必夠。雖然也采用分兵進攻的戰術,可總是擺出一副威脅英軍側翼,試圖切斷英軍后路的架勢。東、西方軍隊打仗幾乎都有這個通病,一旦側翼暴露就撤退。
而隆美爾需要的就是英軍指揮官是這樣懂原則的“磚家”,這種“磚家”古板而死記書本。要不是“磚家”,是個門外漢指揮,命令部隊拼死抵抗,隆美爾還不好辦。他但碰上同行“磚家”就好辦了,他們會在感覺不安全后撤退,而不去深入分析德軍到底有多少兵力火力,德軍進攻的戰役目的到底是什么,和他們打一仗能不能打贏。
于是隆美爾就可在英軍撤退中一小塊一小塊的吃掉分散的掉隊的,就算沒吃到也可順便繳獲大量他急需的物資。他就是用這手,一次又一次欺騙英軍,不停做出大規模進攻的態勢,使英軍后撤數百英里之多。所以隆美爾贏得了“沙漠之狐”的外號,而狐便是耍詐的高手,趙昺現在也想當把狐貍
益都萬戶劉國杰在接到行省和萬戶府的命令后便立刻整頓兵馬南下,可其得到的情報卻極其有限,只知宋軍小皇帝得知皇陵被盜掘后領軍前來護陵,不僅擒住了大汗的親信江南宗教總攝楊璉真迦,還將前去征討的上都軍打的傷亡慘重,無力在發起進攻。
劉國杰驚嘆殘宋小皇帝敢于孤軍深入元廷腹地之余,對上都軍吃了大虧卻并不感到驚訝,要知道他可是參加過崖山之戰的,在節節勝利之時,正是那小皇帝親領一軍翻了盤,不僅將他們打得打敗,連都帥張弘范都死于非命,自己只是僥幸逃脫,而宋軍犀利的火器更是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劉國杰當然想報當年的一箭之仇,可他還算是清醒,知道宋軍能連番取勝,在瓊州站穩腳跟,憑借的正是犀利的火器和善戰的水軍。如此說來小皇帝千里前來護陵,肯定是離不開水軍的配合,但陸上兵力肯定不會太多,否則上都軍也挺不到今天,還能占據谷口。
但是即便如此,劉國杰還是放棄了便捷的水路難下,擔心守在運河中的瓊州水軍會半路截殺援兵。因為他自知這種擔心絕非多余,小皇帝再傻也會留給自己一條退路,那么水軍就不會任由兵船在運河中暢通無阻,他才不管你是否會不會水,所以為了保險起見,劉國杰還是選擇了由陸路前來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