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相言之有理,收復臨安不能久拖不戰,否則不利于穩定江東,甚至影響收復江南。”趙昺言道。
“陛下有何計策就直言,不要讓我猜了”小皇帝讓大家想辦法,這么不行,又那么不好,可看意思又必須攻下臨安。倪亮卻明白其肯定是有想法了,但又攥著拳頭讓大家猜,不滿地嘟囔道。
“呵呵,就你性急”趙昺卻聽到了,扭臉瞪了其一眼,可又笑呵呵地道。
“朕想從這里進攻”趙昺在沙盤上點點道。
“陛下欲從南邊攻城”張世杰想不通陛下為何將突破口設置在那里,有些驚訝地道,“陛下,臨安城南多山,幾無通路,只在東南角設有城門及水門,且地形復雜狹促,大軍難以展開,不利于攻城。”
“陛下,確實不妥”陸秀夫也出言反對道,“南城墻緊挨皇城,毗鄰大內,其間殿堂樓閣眾多,非是用兵之地。”
“呵呵,可那已是從前,而非今日之相”趙昺聽了苦笑著道。昨日他已從周密那里獲知皇城此前是何模樣,今日又如何凄慘。
南宋臨安宮殿是在紹興二年決定以杭州為“行在”以后,就原有北宋杭州州治基礎擴建而成的,稱為大內。其位置在臨安城南端,范圍從鳳凰山東麓至萬松嶺以南,東至中河南段,南至五代梵天寺以北的地段。大內共有殿三十,堂三十三,齋四,樓七,閣二十,軒一,臺六,觀一,亭九十。此外,還建有太子宮東宮。又分為外朝、內廷、東宮、學士院、宮后苑五個部分。
外朝居于南部和西部,內廷偏東北,東宮居東南,學士院靠北門,宮后苑在北部,大體成前朝后寢格局。宮城四周有皇城包圍,皇城的南門為麗正門,北門為和寧門,東部有東華門,西部只有府后門。宮城有南北宮門與皇城南北門相對。
外朝建筑有大慶殿、垂拱殿、延和殿、端誠殿四組。大慶殿位于南宮門內,是大朝會場所,垂拱殿在大慶殿西側偏北,后殿在垂拱殿之北,端誠殿在后殿以東,其中垂拱殿為常朝殿宇,后殿為皇帝遇冬至、正旦等節日的齋宿之處,而端誠殿則是一座多功能殿宇,作為明堂郊祀時稱“端誠”,策士唱名曰“集英”,宴對奉使曰“崇德”,武舉授官曰“講武”,隨時更換匾額。
內朝殿宇眾多,皇帝寢殿有福寧殿、勤政殿。另有嘉明殿為皇帝進膳之所。皇后寢殿為華殿、坤寧殿、慈元殿、仁明殿、受厘殿等。宮內還有皇帝與群臣議事的選德殿、舉行講學的崇政殿及藏書閣等。東宮內既有太子讀書使用的宮殿如新益堂,寢殿彝齋,也有太后使用的慈寧殿,還有博雅樓、繡春堂等園林建筑。
宮后苑在內朝西北,主要殿宇有翠寒堂、觀堂與凌虛樓、慶瑞殿及若干亭榭,苑內有模仿西湖景致精心建筑的人造小西湖,假山飛泉,亭臺樓閣,美不勝收。另外學士院也在和寧門內,承襲了唐代北門學士院之制,門外便是包括太廟與三省六部在內的一系列中央機構,以御道為軸線,自北向南分布于吳山、紫陽山、鳳凰山東麓的區域間。
“陛下,臣知皇城曾失火,卻也會有遺留吧”陸秀夫聽了小皇帝的話,頓覺不妙地道。
“皇城和三生六部駐地皆已化為白地,片瓦無存。”趙昺嘆口氣悠悠地道,隨手在沙盤上一劃拉,將那些殿宇模型皆掃于地。
“陛下,皇城建于鳳凰山上,其北近西湖,南接江濱,形若飛鳳,故名鳳凰山,兩翅軒翥,左簿湖滸,右掠江濱,形若飛鳳,一郡王氣,皆籍此山。此處實乃少有吉地,收復臨安后還要重建宮城,大軍若在此麓戰,只怕會有損王者之氣”好一會兒無人說話,似乎都在回憶皇城昔日的繁盛,為今日的慘狀惋惜,徐宗仁輕嘆口氣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