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皇帝以為和談當前對己方有利,且大有好處,但是有什么好處其沒有說,鄭虎臣知道規矩自然不會多問。可他知道小皇帝千辛萬苦的打下這番基業,絕對不會憑韃子幾句話就會放棄的,其中肯定早有算計,自己要做的只是聽從吩咐,做好份內的事情。
“西北之事是不是有了結果”趙昺傻笑了一會兒突然問道。
“陛下,江南戰事一起,事務局的主要力量便放置在這邊了,戰后才逐步恢復,屬下最近才接連收到消息,本想稍后再詳加稟告,陛下卻料到了。”鄭虎臣笑笑道。
“朕哪里是料到了,而是猜的。”趙昺搖搖手道,“朕想南必那老娘們兒急于和談必有緣故,琢磨著只有西北事定,而其監國期間不僅丟失了江南,且斷絕了對西北的供應,雙方已經鬧翻,她是想給自己留條后路。”
“那陛下以為真金會不會支持南必和議呢”鄭虎臣點點頭問道。
“朕也很難判斷,不過以真金平日所為他應該會支持,其自幼學儒性情溫和并不好戰;再者此次為能繼承汗位,真金應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他當下應會將精力放在整頓內政上;此外若是能通過和議勒索到錢糧,他應當樂意為之。”趙昺想了想分析道。
“陛下以為南那老家娘們兒會與真金合流,那豈不對我朝不利,應該設法阻止才好”鄭虎臣言道。
“嗯,他們兩人聯合對我朝確實不利,但朕以為即便聯合也是貌合神離,只是形勢所迫才會暫時聯手,可也”趙昺點點頭。他知道真金代表的是中原儒法勢力,而南必代表的是蒙古守舊勢力,雙方實施的政策背道而馳,不可能尿到一壺兒去的。不過當下真金為擺平眾宗王,自然會向守舊派妥協。而自己又是他們當前最大的敵人,那就有可能一致對外先拿自己開刀。
“陛下有何擔心”見小皇帝臉上突現愁色,鄭虎臣忙問道。
“先將你獲知的西北有關情報拿給朕看”趙昺沒有再說什么,只是催其將情報拿出來。
“是,陛下”鄭虎臣急忙將匯集成冊的文卷呈上。
“嗯”趙昺拿過擺擺手讓其先自便,可鄭虎臣哪敢離開,而是坐到一邊備問。
趙昺翻閱著文卷,一字字的細看,想要從只言片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而他也了解到了西北汗位爭奪的經過。忽必烈死后,在西北外宗王的反對下,真金無法順利繼承汗位。但在忽必烈系的諸王紛紛趕到和林后,形勢開始發生逆轉,畢竟他們不會坐視外宗對汗位虎視眈眈,而他們又都是手握重兵的實權宗王,外宗勢力退縮了,可依然要求召開忽里臺大會從他們兄弟中推舉大汗。
忽必烈系在逼退外人后,很快又陷入內亂之中,畢竟汗位太過誘人,而外宗勢力又趁虛而入再次介入其中,挑動他們之間又開始相互爭斗。相持不下之際,他們想起老爹還晾在一邊沒有安葬,于是真金提議先埋了老爹再解決兄弟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