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趙昺提出御門聽政,實質上已經超出了范圍,更多更像是一次公開審判,而他作為被告之一。這么做當然有著他的無奈,也是借此機會將陳宜中徹底打倒,使其失去東山再起的機會,如此即有利于朝廷的穩定,并清除害群之馬,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穩固。
咚咚登堂鼓想起,趙昺扶著太后下殿。此刻眾臣已經排班已畢,從承乾門左右掖門而出分列兩側,他們在內侍的引導下在門廳之中升座,凈道響鞭甩起,群臣百官行大禮參拜。這時雖然轉到殿外,可朝儀不可費,有巡殿御史盯著呢,眾臣不得喧嘩、耳語、咳嗽、吐痰等,否則將以失禮從嚴處理。
因為今日是有人彈劾自己,所以趙昺請太后撤去簾幕由其親自升座聽政,而他則侍立于太后身側,倪亮挎刀披甲立于身后。看看兩邊群臣肅穆,陳墩領侍衛營布置了警戒線,并嚴守外宮門,將擊鼓上書的人群分開,防止有人沖上來驚擾了圣駕。陳宜中一伙人也是懂得規矩的,垂手肅立站于外,宮門并沒有關閉,有人群聚于外向宮前張望。
“草民等又萬言書呈給太后”這邊剛剛完畢,殿下上書的人群中沖出十來個人,仆倒在地叩首高聲喊道。
“呈上來”陸秀夫出列吩咐道。
“草民郭富代江南數萬百姓懇請太后恩準前相陳宜中歸朝主政”一幫人都想上殿,卻被陳墩攔下,只準一人上前,其雙手捧著書卷高舉著跪下施禮道。
“請太后御覽”王德下殿拿過文卷呈給太后道。
“哀家不看了,給陛下吧”楊太后擺擺手,而是讓其轉呈給小皇帝。
“哦,陳宜中這哪里是想歸朝啊,是要當權臣啊”趙昺一目十行的看完,輕聲對太后說道。
“陛下,沿途哀家屢次遇百姓攔駕上萬民書,不是褒貶陛下的,便是吹捧其的。”楊太后冷哼一聲道,“其當年在危急時刻棄哀家孤兒寡母而去,如今又想插手皇家廢立,還有一幫人舉薦其為平章國事,真當我們娘倆兒好欺嗎六郎盡管放手去做,一切有哀家為你做主。”
“謝母后,有母后做主,兒臣便不怕了”趙昺聽了心中暗喜,有太后站在自己這邊,那陳宜中即便巧舌如簧也翻不了天。而世人常言楊太后婦道人家,不擅處理朝政也就罷了,卻將軍政大權交予一個孩子。但在他看來楊太后卻是聰明人,其自知不擅處理政務,可他卻發現自己是個天才,敢于放手讓他去折騰,也算是知人善任,且在關鍵時刻一直站在自己身后支持他,此次依舊如此,這讓他不能不感動。
“陛下這么些年我們娘兒倆相依為命,是眼看著你一個孩子忍辱負重,兢兢業業的將瓊州治理的井井有條,練成了虎狼之軍,才有了今日重回故都之日的。況且陛下行事一向規矩,可哀家想為了收復故土即便做些錯事又有何妨,列祖列宗也會原諒哀家放縱的。”楊太后拉著小皇帝的手輕聲言道。
“母后,兒臣就放肆了”趙昺施禮道。
“文相,陛下以為具狀中所列多有不實,要與其對質,讓眾臣做個見證,便由卿家主持吧”楊太后輕輕拍拍趙昺的手,對文天祥言道。
“臣領旨”文天祥上前施禮領旨,轉身道,“宣具狀人上前,也陛下移步”
趙昺笑笑移步下階,心想這他媽的什么事兒啊,自己這一下來就成了被告了,文天祥這家伙還真公事公辦啦當然自己身份特殊,自有人送上椅子,而倪亮扶刀也是寸步不離的站在他身后。再看陳宜中一襲白衣,頭戴綸巾上前,算起來他們也有十年未見,卻再不是過去那個頤指氣使的當朝宰相,而是無官無職的白丁了。不知他看著左右皆是昔日同僚,心中作何感想。
“草民參見太后、陛下”陳宜中當年可以見駕不拜,宮中乘轎,但現在還是得規規矩矩地行禮參拜。
“平身吧”楊太后身子都沒動一下,冷冷地道。
“草民見過右相”寒暄的話一句都沒有,陳宜中心中發涼,明顯太后對自己當年所為還是心存芥蒂的。再度施禮起身后,又轉過身向文天祥行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