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絕無此事”劉黻連連擺手道,卻又不知如何解釋。
“陛下,為何非要臣等家中的女兒入宮,難道是有什么風聲”應節嚴見小皇帝不像是胡攪蠻纏,十分奇怪地道。
“汝等二人,朕知根知底,對朝廷忠貞不二,且德高望重,博學多才,家中的子女定也不會錯了。如此何須挑挑揀揀,朕直接立其為后便罷了,何須如此費心,還煩勞二位先生前來勸諫。”趙昺滿是無奈地嘆口氣道。
“陛下如此信任臣等,讓臣惶恐。”應節嚴兩人對視了一眼,都覺太過荒唐,他向小皇帝施禮道,“此次入選的秀女皆是各個州府選送的清白人家的女子,無論德行,還是才學都是上佳的。而過了復選的五位秀女更是出身名門,面貌端正,才藝超群,賢良淑德,難道就無一人能入陛下法眼嗎”
“唉”
“陛下切勿任性,臣聽太后言,祭月之后,陛下竟欲將十余名秀女放還出宮,難道皆是不合心意”劉黻見小皇帝只是嘆氣,又勸說道。
“二位卿家,讓朕如何說呢”趙昺依然苦著臉道。
“陛下是不是過于挑剔了,這些秀女皆是精挑細選過的,不會那么不堪吧”看小皇帝的樣子,應節嚴心中也愈發沒底兒了,皺皺眉問道。
“非是朕挑剔,二位皆知朕衣食一向簡單粗鄙,而那日祭月之后的飲宴,飲食雖不能說精致,卻也比之朕平常所用好了許多,可許多人皆食不甘味,難以下咽。朕讓她們出宮也是為其著想,免得在宮中受屈。”趙昺急忙解釋道。
“這陛下所言不虛,但以此決定去留是不是太過草率了。”小皇帝的理由看似充分,可要知道即便富裕之家的女子也非每餐必吃的盤干碗凈,尤其是在飲宴之時,都是淺嘗即止以顯得矜持有修養。而小皇帝卻用軍中的標準要求她們不準剩飯實在是勉為其難,劉黻言道。
“草率嗎她們一旦入選為后,便是母儀天下,代表著皇家,每日錦衣玉食,卻要百姓勤儉持家,如何讓天下人服氣。”趙昺反問道。
“陛下,這也許只是因為頭一次與陛下共同用膳,他們心中不免緊張,又不懂得陛下的規矩,亦是可以原諒的,陛下不必在此小事上較真。”應節嚴亦覺得其說的不無道理,可此刻絕不能順著其說,否則事情更沒法說了。
“陛下選擇后妃嚴謹些是好事,卻不能太過苛刻。”劉黻看小皇帝又想張嘴反駁,便搶先言道,“吾看過那程家的女兒畫像,可謂貌美如花,且聽聞自幼受教,博學多才,琴棋書畫皆精,且又隨其母學習持家,定是不錯吧”
“呵呵,劉知事是不是收了他們家的好處,才如此賣力的幫其游說的”趙昺聽了指指劉黻言道。
“陛下何處此言,吾與其祖雖曾同殿為臣,卻從無深交,收受好處更是無從談起”劉黻聽了大驚,急忙自辯道。
“朕觀那吳家女兒,容貌美艷不假,精于歌舞也不錯。但是德行卻差的遠了,不僅喜歡鋪張,且喜奢靡,私心又過重。若其入選,后宮只怕不著火,也是日日烽煙,再說朕掙點銀子不容易,著實是養不起。”趙昺聽了又是嘆氣又是搖頭地道。
“陛下只與其匆匆一會,又如何知道的,切勿要偏聽偏信啊”應節嚴就奇怪了,小皇帝是如何知曉這些的,不免懷疑其是聽了讒言,皺皺眉提醒道。
“先生曾教導,識人要觀其行,聞其言,不可妄下論斷。朕正是聽從了先生的教導,細細查看后才知曉的。若是先生當時見其所為,只怕也會深為不滿的。”趙昺言道。
“陛下卻是看得仔細”應節嚴雖被小皇帝給噎回去了,可也知其識人本事非凡,只能嘆口氣道,“臣看雷家的女兒不錯,其生于耕讀之家,生活必是簡樸,擅于持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