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保重,皆是屬下等忘了陛下的教導,以致傷了各軍之間的情義,此后再若有犯,吾等甘當軍法,即便身死也皆無怨言”江鉦也紅了眼睛道。
“來,我們干了此碗,自后若是再做出背信棄義之事,不必等陛下懲處,吾便自裁以謝陛下知遇之恩”韓振首先將杯中酒喝盡,其他人也是喝的滴酒不剩。
“坐吧”趙昺連飲三碗,雖然酒的度數不高,但是喝的猛了也是有些上頭,他緩了下讓眾人坐下道,“前時朝中風波不斷,以致朝綱不振,禍事頻發。朕以為究其根源便是行朝回還臨安之后,一些朝臣便開始放任自己,忘記了從前的復國之志,進而開始結黨營私,為了各自的利益爭權奪利。不過令朕欣慰的是各軍仍能忠于職守,起到了穩定局勢的作用,使得朕可以視為依靠。”
趙昺酒喝的多了些,話便也多了,但腦子還算清醒,想想前世的中國革命也是歷經波折,同樣出現過自己面前的這些情況,但是他們仍能克服困難,一步步的走向勝利,其中的經驗也非不可借鑒。當初瓊州之所以能迅速發展壯大,除了形勢所迫,也是眾臣皆能從大局、大處著眼,個人能無條件的服從國家的利益,不計較個人得失,甚至忍辱負重,直至犧牲自己的性命在所不辭
因而精誠團結是戰勝無數艱難險阻,走向勝利的法寶之一。當下出現的問題歸根結底也是在此一者是在政治上自由行動。不請示上級意見,不尊重上級的決定;隨便發言,標新立異,以感想代替政策;獨斷獨行,或借故推脫;兩面態度,陽奉陰違,欺上瞞下。
二是在結黨另立山頭,自成局面,強調獨立活動,本位主義思想嚴重,調不動人,目無綱紀,只有個人利益、團體利益至上,實行個人統制;只要下面服從,而自己可以不遵守;反抗朝廷,自恃功勞輕視上級,超越權限直達朝廷去解決問題;打擊別人,抬高自己;在選任官員上毫無原則,隨便提拔,隨便打擊;感情拉攏,互相包庇;秘密勾搭,派別活動。
三是在思想意識上重視個人利益,輕視國家利益。一切從個人出發,一切都表現個人;視個人利益高于一切;自高自大,自命不凡;個人突出,提高自己,喜人奉承;吹牛夸大,風頭主義,不實事求是地了解具體情況,不嚴肅慎重地對待問題,鋪張求表面,不肯吃苦實干,與地方脫節。
問題的根節找到了,趙昺也以為必須要解決,否則不僅難以完成統一大業,連現在的局面都難維持。但是若想一下解決也不現實,且很可能引發新的亂局。這也是有前車之鑒的,當年南宋為了支付龐大的軍費,對農民課重稅,在正稅之外,更加上經制錢、總制錢等雜稅;為了調度邊境的軍糧施行和糴,負擔就只有落在一般農民身上了。
另外,政府在財政困苦時,為了救急,亂發一種稱為會子的不兌換紙幣,造成通貨的惡性膨脹,物價騰貴,更加深財政的困難。面對這種愈形惡化的財政困難,在南宋末期賈似道發布了公田法。限制大地主的田土額度,超過部分的三分之一由政府收買為公田,公田交由佃戶耕作,然后以其佃租作為軍糧。
這種辦法,是希望達到抑制土地和調度軍糧兩種目的,但這實際上是一種強制的均田地的法子來限制大地主隱瞞偷逃稅款,保證軍需。企圖推翻成熟的土地私有制,來挽救千瘡百孔的財政危局。從穩定國家財政保證軍需的目標上來看,這不失為一種辦法,甚至后世有學者對公田法大有好感,認為不僅有抑制兼并的積極作用,甚至以為包含了某種社會主義的傾向,因為它以贖買的形式剝奪了部分大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讓無地少地的佃戶耕者有其田。
但是就是這種看似國家、百姓都得利的政策,卻以悲劇結束。因為公田法一開始是以品官與大土地所有者為對象,卻很快就放低回買標準,把剝奪的對象主要轉向了中小地主階級和部分上層農民。抑制兼并既不是公田法的初衷所在,從最后效果看,也沒有對大官僚、大地主起到多大的抑制作用。
至于在實施過程中,處于上層與基層之間的中層執行者,由于官僚政體無法克服的腐敗,進一步使公田法的條文規定嚴重走樣,人們會很自然的聯想到這種現象在熙寧新法中,甚至在以后的朝代里也照樣存在,令已經窮途末路的南宋社會更感到動蕩與危機。
所以在趙昺看來,賈似道推行公田法,政策是不錯,但是錯在其急于求成,不顧現實情況強行推進。總讓人感到他在唐吉訶德式的與風車作戰,他挑戰的是已經成熟的封建土地私有制。人們也會自然而然的把他的這種一意孤行與王莽聯系起來。總之,公田法是以國家行政的強制力來改變土地所有制,把大地主階級、中小地主階級、上層農民和少數無地的佃農都卷了進來,方方面面都失盡人心,尤其把那些儒生大地主們得罪的厲害了。
而當前的情況雖然比之賈似道執政期間的情況要好的多,但是趙昺這次整頓也會涉及到眾多的官員,影響到他們的切身利益,很容易引發反彈。可他知道只要軍隊不亂,自己就能夠穩控局勢。所以今天詔來京眾將射箭就是欲向他們透個風兒,沒想到卻發現軍中也有類似結黨的傾向,那么自己就只能從整頓軍隊開始。畢竟軍隊是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且不涉及各方勢力,此外除了國法之外,尚有軍紀約束,動起來要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