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邊怎么了”突然前方發生一陣騷亂,隊伍停止了前進,趙昺問道。
“陛下,前方有人不慎打翻了頭上的燈碗,點燃了頭發。而他們卻歸罪于前方開路的兵士,說受了驚嚇才導致行路不穩,才導致燈碗傾覆之故,領著一群家丁胡鬧,才因而阻攔了行駕。”早有侍衛在前打探,聽陛下詢問馬上稟告道。
“哦,膽子不小啊即便不知是朕在其中,但是行軍大隊也是其能阻擋的,朕去看看”趙昺早看到有人前呼后擁的行在人群中,看其架勢便非富即貴,身后往往都會跟著一群兵丁或男仆,這些跟班既要負責主人的安全,還要幫主人抖威風,便把花燈放到頭上去,跟著主人上街顯示余眾不同,那氣勢看著比自己出行還譜大。
但是因為燈碗的設計先天不足,加上這個時代男子皆不剃發,跟女子一樣挽著高高的發髻,發髻上再固定著一盞蓮花牡丹燈碗或者一樹哧哧冒火的“火楊梅”,只能小心翼翼亦步亦趨地走路。假如步子邁大了,顛翻了頭上的花燈可是大事,只要有一點明火落到頭發上,救火肯定來不及,滿頭煩惱絲就清凈了。
“陛下,還是臣去看看吧”陸秀夫一直跟在小皇帝身后,知道其心中有氣,正有火沒處發,聽其語氣不善,若是做出什么有違圣儀之事,豈不糟糕,于是上前攔住道。
“些許小事,何須陸相,朕只是看看其仗的什么勢,膽子如此大,竟敢攔截行軍大隊”趙昺冷著臉說罷,便拎著馬鞭上前擠去。
“你們這些赤老,居然敢驚嚇了我家公子,這又被燒了頭發,日后如何見人”趙昺剛剛擠到前頭,便見一個年輕人發髻散亂,渾身濕漉漉的,顯然是事主,想是為了滅火被兜頭淋了水。而其此刻鐵青著臉坐在一把椅子上攔住路,一個家丁模樣的人正抓住一名親兵的衣領叫罵著。讓他驚異的是原來赤老之語早在這個時代就有了,可這詞在現代也是罵人的,此時定也非是好話。
“哦,怎么回事啊不要惡語傷人。”趙昺并沒有發火,而是用馬鞭的柄在那家丁的手上敲了下笑著問道。
“你眼瞎啊,看不到我家公子被傷了”趙昺用力很巧妙,那家丁只覺手腕一麻,不由的松了手,但仍叫罵道。
“放肆”倪亮那貨早跟了上來,聽其敢罵皇帝伸手將那家丁脖領子抓住拎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