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這,吾暫時也無可行之策”莊世林自知算賬、理財自己還能勝任,但是操作如此大的盤子,卻沒有那個經驗,也沒有那個本事。
“既然如此,朕有些想法,兩位先參詳一下,看是否可行”瞅著兩人都沒了主意,趙昺喝口茶想想,看來自己這個半吊子還比他們強那么一丟丟,不若先讓他們聽聽,提提建議。
“屬下洗耳恭聽”兩人齊齊施禮道。
“據朕所知,歷朝發行貨幣皆是已有價值之物為之,春秋之后歷代多以銅鐵鑄幣,便是因為銅鐵價值穩定之故。而當下我朝銅鐵產量較低,且戰事不斷,用于打造兵器尚顯不足,因而朕以為還是發行紙幣仍是當前最好的辦法。”趙昺言道,“此前我們以鹽作為紙鈔的兌現保障,雖然此時已經顯現出缺陷,但其中亦有經驗可循,換言之就是以價格比鹽、銅鐵價值更為穩定的金銀作為兌付的保證”
“陛下所想,屬下以為可行,但是戶部所存的金銀有限,不足以作為保證”陳則翁想了想言道,可也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陳尚書,戶部左藏庫中所積存的絲帛應該不少,其價值可是與銅錢等值的,自可作為發行新幣的保證,日后再逐步代以金銀啊”莊世林卻提出了另類的可行性方案。
“莊主事所言不錯,吾怎生忘了此節”陳則翁愣了下,又恍然道。其實歷朝歷代都將絲帛作為實物貨幣使用,且基本上穩定在一匹絲帛等于一貫錢,即使有所波動也不會太大。
“好,咱們就先以為此方案可行,再說貨幣發行量”趙昺又回想了下接著道,“朕以為貨幣發行量應當與我們當年收繳的稅賦為基數,不可超發,以免引發貶值;也不可少發,免得無法滿足市場上的流通。以后逐年依此增減,避免失控”
“陛下此意非是按界發行,印制的紙鈔不再回收,而是永遠流通”莊世林有點明白了,發問道。
“也可以這么說,但是紙幣不如銅幣利于保存,昏鈔還是要收回的,且我大宋并非總是這么窮,金銀儲備增加,紙幣也要響應的增加的。”趙昺點頭道,“所以,紙幣的價值就等于金銀相應的價值,并且要相對穩定,不能隨意變動,且初期具有強制性,由朝廷管控”
“嗯陛下所言似是有理,但民間尚存諸多的銅鐵錢,若想收回也是十分困難的,且幣值各地不一,強制代以紙幣恐難實施”陳則翁大概聽明白了,但是以為操作起來十分困難。
“這也是朕之所憂,非有妥當之法,貿然發行新幣也會引發混亂和恐慌”趙昺其實也清楚,當下大宋朝存量最大的就是銅鐵錢,當下流通的不止是宋朝鑄造的,還有歷朝歷代鑄造的,且這些銅幣在民間信用最高,經歷了宋朝的會子,蒙元的至元鈔兩次大貶值之后,紙鈔的信用極低,想要順利發行還要有妥善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