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成家了嗎”趙昺又問道。
“譚飛年長陛下八歲,如今陛下都大婚了,其還能不成家,孩子都兩個了。且還有老母在堂”倪亮沒好氣地道。
“好,那朕就下詔調其到侍衛營赴任。不過人是你舉薦的,若是其不能勝任,你便還來當侍衛營統領”趙昺被倪亮連連搶白,又不能拿他怎么樣,只能恨恨地道,結束了話題
經過接連兩日的商議,江鉦和趙孟錦兩人根據小皇帝的意思制定了以攻代守拒敵于江北的作戰計劃,而水軍董義成部也完成了出航準備,請旨出征。這等軍國大事當然要與執宰們商議,雖然這種臨門一腳有些像只是打個招呼,但是趙昺以為還是很有必要的。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已經是近現代政治家們的共識。趙昺也十分清楚這個道理,一場戰爭比拼的不僅是軍力,也是綜合實力,從物資的準備、調集到后備力量的動員,都不只是軍隊可以解決的,這都需要文臣們的協助。而一場戰爭始于何時,又在何時結束,到達什么效果,也同樣需要政治家們進行全盤考慮。
趙昺雖然貴為皇帝,但亦需要眾臣們的輔佐才能將一道道詔令付諸實施,尤其是在朝廷剛剛經歷了一場風波的時刻,他也需要進行評估,一旦大家都不同意,且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對抗,那么他也只能停止軍事行動。而這次他不得不將收復淮西作戰,變更為一場以攻代守的小規模戰役就是政治條件不允許的結果。此次集議,趙昺并沒有安排的在宮中,而是仍在武學,他這樣做也是便于在不明之處,可由眾將進行解釋和說服。
次日,諸位宰執應詔前來時,可還是發生了意外。知樞密院使張世杰昨夜突發重疾,臥床不起,集議只能暫時停止。趙昺急命太醫診治,并命文天祥前去探視。一個多時辰之后,文天祥返回復旨稱經兩位太醫診治后,以為張世杰乃是中風,雖無性命之憂,但也需要長時間的靜養,怕是短時間內無法履職。
趙昺聽了腦袋仁兒只疼,大宋的宰執一般是指兩省一府的主官,也就是左、右相和參知政事,及知樞密院使和副使。有事也會讓各部尚書參加,但這屬于擴大會議了。而此次商議的是軍事問題,樞密院要負責審查作戰計劃,指揮作戰,并調動各部力量,可當下主官缺席,這會還怎么開。
另外,趙昺知道中風就是現代常說的腦血管疾病引起的腦梗塞或是腦出血之類的疾病,這玩意兒在現代醫療條件下即使搶救過來,也很難不會留下后遺癥,何況張世杰也已經不年輕,也已經過了花甲之年,即便身體強壯,將來不劃圈就是好的,恐怕難以在擔此重任了。
但是當下樞密院副使趙孟錦兼任江東制置使,樞密院僉事劉師勇調任長江水軍防御使,只有剛剛赴任的樞密使同知韓振在朝,其雖然熟悉軍務,但也需一段時間磨合和學習才能上手,現在尤其挑起重任顯然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