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從趕考的士子們手中收買來的”趙昺放下書,揉揉發澀的眼睛道。
“官家,買這些書做什么”蘇嵐更是驚疑,不知道小皇帝又作什么妖。
“嘿嘿,說起來慚愧,開考在即,可朕對這科舉制度仍是一知半解,只好找些書惡補一下了”趙昺有些不好意思地言道。
“官家,朝中那些大臣們皆是進士出身,自可召見他們講解,便可知曉了嗎又何苦如此呢”蘇嵐也覺好笑地道。
“姐姐有所不知,這些都是先生講過的,且在瓊州時也曾開科選士,可朕那時便是稀里糊涂的應付過去的,當下依然要找人講解,豈不是太過丟臉了;而此時開科在即,朕還要主持殿試,規矩都不懂,豈不惹天下士子笑話”趙昺擺手訕笑著道。
“那陛下自可自典籍中查找,為何卻從那些士子們手中收買這些舊書呢”蘇嵐笑笑,又疑惑地問道。
“典籍浩繁,從何查找。而這些皆是士子們的趕考秘籍,其中所需是一應俱全”趙昺言道,“這本是紹興年間一位士子寫的,其中對當年考試的內容、錄取的人數都做了預估,甚至還對主考官們的喜好都一一分析,還有省事和殿試的規矩都做了詳細的記載。至今還有士子將此作為應試寶典。”
“還有這本是咸淳年間一位士子的手筆,當時蒙宋之間戰事正酣,他來自相對平靜的廣南東路,記載了一路北行的種種見聞和趕考的艱辛,及食宿的地點、所經敵的物價和在臨安待考時的趣聞,還有考試的經過,名落孫山的復雜心情。”
“官家,這其中皆是些傳聞和臆想,能有用嗎”蘇嵐看著那些舊書疑惑地道。
“讀了當然會有些益處,否則有的已經過了百年,尚在士子間傳抄,足見依然被他們所重視,讀來總是有些用處的。”趙昺急忙言道
他知道前世在網絡上有各種考試的攻略和寶典,記錄著成功者和失敗者的經驗,以及投機取巧、作弊的手段,可謂是經久不衰。而科舉可以說是古代最為重要的考試,自然也少不了這些東西,急于磨槍的趙昺便希望能從中全面了解科舉制度,這要比那些典籍上的記載更為詳細和貼近現實。
不過趙昺也發現,這些科舉攻略中更多的是記錄那些士子們的心情和趣聞,涉及本朝科舉制度的演變雖有記錄,卻也是鳳毛麟角,畢竟將科舉視為改變命運的士子們,肯定早就將當時的制度背的滾瓜爛熟,熟記于胸了,否則又怎么應付一連串的考試。可也使得他只能管中窺豹,從其中的片段中尋找自己所需的東西。
“官家,奴婢可以推薦一人,其應該能對官家有所幫助,且不會將事情泄露出去,傷了官家的顏面”眼見小皇帝欲從那些陳年筆記中尋找所需,不知道又要熬到什么時候,想了想言道。
“哦,是誰能為朕解憂啊”趙昺聽了驚喜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