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用膳時間,趙昺與劉辰翁邊吃邊敲定細節,而在旁的陳鳳林卻是如坐針氈,一頓飯吃的如同嚼蠟。他已經看出來了,皇帝對于此戰二師的表現十分不滿,自己作為一軍之首定然是罪責難逃。可一頓飯吃下來,皇帝都沒有正眼瞧自己,恐怕只一場臭罵是過不了關的。
“陛下,要不要休息片刻”見陛下將碗中的飯吃凈,放下筷子,陳鳳林趕緊也撂下碗筷問道。
“眾將都已經到了嗎”趙昺擺手示意不需要,扭臉問道。
“陛下,各部統制以上官員一早皆已在寨中待命,準備聽候陛下訓話”陳鳳林回答道。
“陛下一路勞頓,又一夜未眠,還是稍作休息,不要累壞了龍體”劉辰翁看小皇帝眼圈發青,眼白掛滿血絲,心中一痛也勸道。
“不必,京中大考業已開始,朕還要主持殿試,沒有多少時間可以耽擱”趙昺搖搖頭道。
“陛下,還是要多保重龍體”劉辰翁自然知道科舉乃是為國取才的大事,殿試更是需要皇帝把關,皆是不能耽誤的,也只能輕嘆口氣道。
“通知下去,兩刻鐘后眾將大堂議事”趙昺轉向陳鳳林言道。
皇帝駕臨建康督戰,在軍中早已傳開,但各部主官沒有宣召自然不敢貿然相見,直到清晨才有鎮撫使派出的傳令兵通知統制以上的軍將前來水寨議事。雖然未提皇帝召見之事,但是眾將也心中明白,得令后立刻動身,準時前來,可等了多時卻不見相召,只說陛下尚在與知府議事。
眾將多是皇帝一手提拔起來的,深知小皇帝甚是守時,可今日召見的時間一推再推,便覺得有些不妙。尤其他們也有所耳聞,陛下對此戰結果甚是不滿,風傳要追究責任,嚴懲作戰不力者。而其遲遲不現身,更讓眾將心中不安,不知道此次誰會撞到了皇帝的槍口上。
直到午后眾將才得到召見的命令,大家都松了口氣,可有人發現二師的兩位主官卻是步伐沉重,臉色鐵青,與人打招呼時也是面部僵硬,勉強擠出絲笑容,簡直比哭都難看,而踏進大堂的時候,發現李鴻斌的身子居然有些發抖。
“敬禮”眾人剛剛落座,便見小皇帝步入堂中,其中許多人已經與其有年余未見,看其依然是一身舊軍裝,臉上如從前一樣掛著淡淡微笑,只是覺得威嚴更重,大家不等口令便齊齊起身行禮。
“坐”趙昺還禮后,壓了下手言道。
“謝陛下”眾將再次行禮后才坐下,目光仍然落在小皇帝身上。
“朕此次前來,大家想必也早有風聞。不過朕初時并不想打擾,但是一戰之下,朕覺得還是有必要見下面,但不是敘舊,而是罵人、殺人的”趙昺將帽子摘下來,啪的一聲摔在案上,厲聲道。
“”剛剛見面,小皇帝便大發雷霆,尤其是這種開場白,讓眾將都是一驚,身子不由的挺的更直,連大氣都不敢喘。
趙昺今天確實是懷著殺人之心召開此次軍事會議的。他清楚治軍、治國都是一樣的,皆需有賞有罰,賞與罰的作用各有其側重,賞是用人的激勵機制,而罰則是糾正機制。而人的心理其實很簡單我為你好好地干,你給我應得的報酬。
事實上,賞罰的問題也就是付出與得到的問題,如果賞罰不分明,那么他們就對自己的付出的意義感到懷疑,積極性下降甚至喪失。因此,賞與罰是領導手段,亦是治軍的兩大“利器“,只有賞罰分明,令出必行,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別人積極性的最佳辦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