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沉默的老將成為了文人們心中最后的寄托。而很多浪漫的詩人墨客們,卻只是不停地躲在一片自我的世界中,吶喊著,哀嘆著,等待著命運無情的收割。這些逃避的文人在趙昺眼里卻是可悲的,與李廣同樣命運的卻不敢戰斗的逃跑者,只好說自己鐘愛自由和孤獨,不會有人無條件地接受別人的思想,就像不會有人無條件地為別人的錯誤付出代價。
即便就嘆一聲,將軍不言生前事,書生甘傳身后名李廣之說以能被傳頌千古,其實因為這個世界需要這些固執而悲壯的英雄,而自己很可能成就一段悲情的歷史
趙昺光顧著自己逞嘴上之利,卻忽略了這幾位老婆不是出身于官宦世家,便也是自幼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于是乎無數道白眼兒就向他飛了過來,顯然自己一句獲譽于士大夫之口,感動于流俗之心把她們連家人全都兜了進去。可事已至此,自己絕不能在這件事兒上服軟,否則就成了把柄,被她們拿出來時時敲打。
“官家向來不相信命數之說,現下卻言李廣命數不濟,是不是有強詞奪理之嫌”果然,吳曦最先發難道。
“皇后所言的命數之說,可是指李廣隴西殺降,被江湖術士認定其不能封侯之故”趙昺又喝口茶才反問道。
此事曾有野史記載,對于不能封侯這個說法,李廣自己也說老子打仗一輩子,自己的下屬都封侯了,能力菜得很,可我卻一直沒有封地,是不是我骨相不該封侯還是命該如此當時有個江湖術士便接話說將軍你想一想,有沒有做過悔恨的事
李廣想想自己在隴西當高官的時候,那里的羌人造反,他誘騙他們投降,大概有八百人全給宰了。這事兒挺讓他后悔的。術士一拍大腿,這就是了,殺降這就是你不能封侯的原因。你看項羽也殺降,最終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李廣聽罷嚇出一身冷汗,而最終他也真的是自刎謝罪。
可歷史就是這么巧合,李廣的后代也都很慘。李廣長子李當戶,次子李椒,都在李廣死之前就掛了。唯一的小兒子李敢,最終被霍去病射死,孫子輩的李陵不得已投降匈奴,漢武帝誅滅其家族;而另一個孫子李禹則在巫蠱之禍中被江充誣陷而被處死,他這一脈算是死絕了。
“非也,臣妾說的是漠北之役,武帝遣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臨行前武帝叮囑其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時人便也言李廣數奇,李廣亦信以為真。”吳曦看著皇帝言道。
“呵呵,皇后此言別有它意啊”趙昺聽罷笑笑道,心中暗道這讀過書的人就是不一樣,分明是轉著彎兒來嘲諷自己,其意是說正因為漢武帝的態度決定了李廣一生悲催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