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軍器監近日試制一種新型破城利器,據可靠情報稱其有開山裂石之威,可輕易摧垮堅城,專門用于突破江防之用”趙昺展開看看,公文扉頁是抓獲的敵軍探子傳遞消息的原文,后頁是翻譯過來的內容,他輕聲讀道。
“陛下,屬下不知軍器監是否在試制新型武器,不敢斷定真假,也擔心敵用的反間計,特面圣求證”鄭虎臣施禮道,他知道軍器監和將作監其實一直是小皇帝直接管轄,不僅生產制式武器,也承擔著研發和試制新型武器的任務,而這些多出自皇帝之手,因此才直接入宮求證
趙昺有時候真的以為自己只是進錯了門,而非是真的穿越了,因為隨著回到江南對社會結構和制度進一步深入的了解,他發現宋朝的有些方面與現代社會制度有著諸多相似的地方,讓你會產生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在現代只是換了個名目出現,而周翔的一番話讓他更覺得如此。
首先,自己來到了八百多年前的宋朝,但是只要實施的市場經濟,就是一樣的。此時的城市化不僅體現在大城市的興起,更主要的是大量小城鎮的涌現。人煙密集的村鎮逐漸形成商業化的市鎮,聚居于市鎮的大量人口已經逐步脫離農業生產,以商業和手工業為主。
這樣的市鎮是如此之多,以至臨安城周邊數十里之內,人煙生聚,遍布市井坊陌,就是走上幾日也走不出來。而這無疑體現了大城市的輻射效應,其中相當一部分市鎮,不論是人口數量,還是經濟水平,都超過了一般州縣。很多州縣都是政府建設和管理的,而市鎮完全是因為商業活動而由民間自然形成的,四方輻輳,并至而會,后者更加繁榮和有活力。且也是現代城市化最常見的現象,而市鎮現象其實就是今天所說的“小城鎮”。
宋代的城市與工業技術支撐的現代城市雖有著天壤之別,換句話說,古代的城市其實就是大型的鄉村。但此時的屋宅與現代農村里的住宅與其說是房地產,不如說是地產,房屋的本身在全部家宅庭園的配置里,退處于比較次要的地位。
人口的增加,商業的繁榮,城市的發展,讓土地與現代社會一樣成為稀缺物資。于是城市巨大的租房需求,制造出一個十分活躍的房屋租賃市場,而宋朝政府是歷代少見的商業驅動型政府,眼看著房地產市場有利可圖,也積極投身進去,設立專門機構,經營官地和公屋的租賃。經營收入一方面上繳財政,另一方面也用來維持當地的公益事業。
宋朝雖然在商業化方面走得很遠,但并沒有放松政治的救濟功能。針對大量流離失所的底層民眾,朝廷建設了大量的安置場所和福利設施。也出手穩定房價,發布限購令,保障平民的權益。不準官員購買政府出讓的公屋,希望把購買公屋的機會留給一般平民。還有“第二套房限購”的政策,在任的高官如果已經有房子的話,不能在首都買第二套房。要是遇到極端天氣,還會酌情減免公屋的租金。
趙昺十分感慨,總覺的宋朝謀階段的執政者說不定也是自己的同路人,否則哪里來的這么超前的觀念,因為某些時候政府也會做出過激的行為,要求私人出租的房子也減免租金,這邊違逆了市場經濟規律,畢竟是商品經濟很發達的時代,人們對市場的定價機制并不陌生,當時就有人特別不滿。
反對者的理由,是我們今天已經成為常識的“貧富相資”的道理,一味地打擊富人的利益,也就不能從富人那里取得收入來補貼窮人,最終窮人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官府要求私人業主降低租金,甚至是白住,那誰還愿意把房子租給別人呢就算租出去,房子壞了業主也不愿意掏錢修理,最后窮人還是沒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