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趙派出的商隊到達三佛齊后,鄭永以大宋使臣的身份拜見了三佛齊國主,表明了來意。受到了熱情的接待,尤其是其國主看到百余艘戰船及六七百艘商船后大為震驚,表示愿意繼續向大宋朝貢,并一切方便,滿足要求,但也請求大宋皇帝再次敕封。
鄭永早已得到小皇帝的指示,最好不要與三佛齊發生武力沖突,以和平的手段解決問題。他也知道三佛齊國主要求敕封的意思是拉大旗作虎皮,以此來表明自己正統的地位,并借助大宋的威名壓制其蠢蠢欲動的屬國,協助他們擊敗背板者。
在此事上,鄭永無法答應皇帝會一定敕封其,但表示只要三佛齊國主為他們在麻六甲海峽劃出一塊土地,準他們建設港口,做為往來的大宋商船的避風港和修船之所。他為了表達誠意,可以先助其一臂之力鎮壓不服從管理者。
三佛齊國主大喜,當下表示只要大宋助其擊敗造反的屬國,自當滿足大宋上使的要求。但鄭永也知道自己沒有得到助其出兵的旨意,便以剿滅襲擊大宋商船為由,親統戰船和二千步軍,配合三佛齊打了一仗。他們裝備著火器,又是宋軍中的精銳,對付裝備冷兵器,戰斗力卻遠不如蒙元的小國武裝,便如牛刀宰雞一般。一戰便將敵盡殲,斬首萬余,俘獲敵主將,平定了叛亂。
此一戰便使宋軍揚名海外,三佛齊國主興奮之余,也大為震驚,僅僅憑借二千步軍便將一個國家數萬的軍隊打得潰不成軍,若是自己與其為敵只怕也是同樣的下場。于是乎便在海峽一側劃出一塊長二十里,寬十里的適于建港的區域,民二千戶歸大宋管理,大宋商船可自由通行,并免除應繳的關稅。
鄭永謹記皇帝的教導,并沒有白占這塊地,而是與其國主簽訂協議,以每年綢緞三百匹,白銀五百兩的價格租用此地,為期百年。而這塊區域中,所用事務皆由大宋派遣的官吏官吏,三佛齊不得干涉,并享有駐兵權,三佛齊官員不能擅自干涉,且不得派兵越界。
趙聽了自然大喜,自己控制了麻六甲海峽,便等于扼住了蕃商們的咽喉,一旦發生沖突便能切斷他們千萬東方的航線。而租用的這片達方圓二百里的土地,可以說首開殖民的歷史先河,自己不僅享有了執法權、駐兵權,自由通行的權力,還可以將這里打造成一個新的貿易區。
在取得立足點后,上官禧率領大部商船在護衛隊的保護下繼續西行,而留下的部分商船則分赴東南各國交易。鄭永則在這塊租借地上修建港口,搭建營房,修建城池。但他也沒有忘記小皇帝交給他們尋找香藥之島的任務,親率十艘戰船按照御賜的海圖搜索前進,終于在一片偏遠海域發現了這片財富之地。
由于這片群島嶼處于相對遙遠的外海,且遠離貿易航線,島上的居民更是生活在閉塞的環境中,尚處于外界并未涉足的處女地,根本不知道自己世代生活的地盤上尋常之物的價值。而更讓鄭永欣喜的是這片島嶼并不屬于某國所有,島上的人分成數個部落各自為政,還生活在刀耕火種的未開化狀態。
鄭永在勘測完畢后,依然沒有選擇通過武力奪取,而是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與島上的各個部落進行交易。少于外界聯系的部眾對大宋精美的瓷器及絲綢自然是愛不釋手,而這些只需要用采摘的那些隨處可見的果實就能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