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世紀的西方世界同樣為了尋找傳說的東方香料之地,展開了海上探險。當時,地中海的三桅劃槳帆船因為適航性太差,無法在大洋上發揮作用。一種被成為克拉克的帆船成為倍受寵愛的船只,它擁有足夠的空間可供大量的船員居住,以及容納返航時搭載的貨物。在麥哲倫揚帆進行環球航行時,他所用的船只就都是克拉克帆船。
但是克拉克帆船有一個巨大的設計問題。那些巨大的前船樓與后船樓使得船只的重心過高,極易招風,這一點在遇到強大的風暴時很容易使得船只翻覆,也減少了船帆的受風面積,使船在逆風時不易操縱。于是人們對克拉克帆船得到了改良,那就是現在眾所周知的蓋倫帆船。
蓋倫船是一種完全風帆化的船舶,大多配備有三至五根桅桿。除了最后一根桅桿使用三角帆外,它大多都配以橫帆作為船帆。它采用了被調低的船首,以及延長了的船身,更為修長及狹窄,再加上它以方型的船尾樓取代傳統的弧形船尾,其獨特構造更減低了其前舷的風阻,航行速度得以提高,亦易于操舵。使其在水面航行時有著前所未有的穩定性,令它更為適合遠洋航行。
有幾個國家宣稱是他們發明了蓋倫帆船,但是不管誰是首創,其良好的性能大多數的航海國家迅速采用了蓋倫帆船,英國人,西班牙人,法國人,丹麥人與荷蘭人都根據他們各自的需要而對設計做了更改,發展出各自獨有的設計。由于用途廣泛,蓋倫船亦可以輕易的改裝成商用及軍用帆船,讓商用的蓋倫帆船一般也會裝上數門的加農炮或重火炮以作武裝。
在英國,造船家開始發展輕型蓋倫船,為了使之更適合與遠距離炮戰,改善操作性能,他們把首部上層建筑降低,移入船體之內,甚至置于首掛之內。下層船體的墻板是貫通的,這樣重型火炮能夠安放于下層甲板上。從克拉克帆船所沿襲而來的豐滿外形得到修改,使得龍骨的長度三倍于船的寬度。船樓結構得到了簡化,尤其是前船樓,它的大小被大大縮小。
西班牙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后,需要運載大批貨物和士兵橫渡大西洋,因而西班牙人建造的蓋倫船一般有四桅,前面兩桅掛欄帆,后兩桅掛三角帆。標準長度為五十米左右,排水量為一千二百噸級的龐然巨物。采用斜形肋板使它可擁有數層統長甲板,船尾甲板甚至有七層之多,吃水達八米,當然龐大的船身賦予了其有較好的續航力,使他們在很長時間內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蓋倫帆船不僅擁有良好的適航能力,堅固的船身,且可裝載更多的物資,具有不凡的續航能力,令它適合于遠洋探險、遠洋貿易及海戰等多個不同方面的范疇。并且被制造出來的年代,正好是西歐各國爭相建立海上強權的大航海時代。所以,蓋倫帆船的面世,亦對歐洲局勢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另外蓋倫型帆船的巨大成功使得它在帆船時代結束之前一直是軍艦,包括戰列艦的設計標準。其中,對適航行與火力的要求是壓倒一切的條件,以便在戰斗時搶占有利陣位,發揮優勢火力。成為戰爭中的主力艦,均有清一色的低舷、橫帆、兩舷裝備加農火炮的特點,多艘這樣的艦只排成一個長列以發揮兩舷的火力優勢,這也是“戰列艦”這一名稱的首次被使用
若是按照趙昺的設想,當然希望組建一支以蓋倫帆船為主力的遠洋艦隊,因為提到蓋倫帆船就不可避免的會聯想到西班牙的財寶船隊,因為滿載新大陸財寶的西班牙蓋倫帆船總會激發我們的想象,糾纏我們的思緒。這在西班牙3個世紀的新大陸統治的早期,財寶船隊就已經發展而出,并成為經濟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
而一個典型的財寶船隊由多種類型的船只組成。重武裝的蓋倫帆船和商船成為船隊的主體,一些小型遞送船,小型偵察船,與補給船一起伴隨著船隊,而商船與蓋倫帆船的唯一區別就在于武器的裝載量。它們滿載著在新世界的西班牙殖民地需要的工業制成品離開西班牙,帶回的卻是滿船的金銀和工業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