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屬下已經重新擦拭,裝好彈藥了”譚飛這時走上前,雙手捧著一物送上道。
“這是什么東西,莫非就是官家剛剛說過的防身利器”陳淑卻看得清楚,譚飛送上的東西不過半尺長,形似短火銃,可是長了大腦袋,十分丑陋。
“娘娘勿要砰,小心走火傷人”譚飛見貴妃伸手就要拿,趕緊轉了下身子堪堪擋住了其的手道。
“哦,火槍吾也會使,不必大驚小怪的”陳淑有些不滿地道。
“譚飛所言不錯,這個叫多管手槍,比之長火槍大為不同,胡亂碰觸便會走火,傷了自己”趙昺拿過來在陳淑面前晃了晃,便將它收入槍套中道。
“這么個小東西,還能比火槍厲害嗎”陳淑皺了下鼻子冷哼聲道。
“看怎么說,若是及遠自比不過火槍,但是三十步內仍能貫穿鐵甲傷人,且可以連續發射,以一敵眾。”趙昺比劃了下后,撩起衣襟將槍套別在腰帶上,又用放下撫平,若不仔細查看,卻也難以發現。
“有什么了不起的,吾還不稀罕呢”陳淑見此翻了個白眼不屑道,便當先向外走去。
趙昺笑笑也隨后追上,別看陳淑不稀罕,可知道的人無不想得到一把。他知道在戰斗中,理論上要想擊敗數倍于己的敵人,在單位時間內的殺傷量必須就是要是對方的數倍以上。所以可連發的武器就能夠勝負的關鍵,但當下的技術還是難以達到。
趙昺其實也想對火槍進行改進,提高射速。但是現下的問題不是出在槍上,而是子彈上面。若想實現快速設計,就需要子彈和引信的良好結合,這就需要一種靈敏度更高的觸發藥,才能造出碰觸性引信,可這也成為他短時間內難以逾越的瓶頸。
如此一來,趙昺只能另辟蹊徑,通過機械來實現連發。而他造出的這種大頭手槍,其實可以稱作機械式連發武器的先驅,轉輪槍的雛形,通過多個槍管裝藥來實現連發,正名叫做燧發式多管手槍。發射原理與燧發式火槍基本相同,只是在射擊完成的同時,另一根槍管隨即轉動到擊發位置,以此來完成多次射擊,直到將每根槍管預裝的子彈發射完畢。
不過在歷史上這款手槍雖然存在,但因為技術工藝等問題,其可靠性不足,成本也不低,所以并沒有大規模的普及使用。那時的人們往往同時攜帶多支燧發槍以保證火力的連續性,活躍于近代的海盜往往隨身攜帶多支燧發手槍,就是出于這個原因。
趙昺通過改進工藝提高了發火率,使其能夠實現較為穩定的射擊。但是有些天生的缺點依然無法克服,如在射擊完畢后,需要較長的時間進行二次裝填,才能夠繼續射擊。再有多個槍管在前難以實現精確瞄準;另外便是由于裝藥量少,導致射距和威力都大大的減小。
但趙昺以為盡管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他以為還是有著積極的意義。多管的形式,可以實現在短時間內的連續射擊,將對自己威脅最大的敵人擊斃或擊傷,贏得先機;其次在近戰中,可以彌補火力的不足,且短兵相接,幾乎是面對面的廝殺,也不需要精確瞄準,只要概率瞄準就能命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