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之強弱,與諸多因素有關,但主要的無外乎是兵制、訓練水平、武器裝備和國之財力有關,且也受彼時的天下大勢、國之政局等影響。”趙昺略一思索道,“這也好比這桌上的蛤蜊,在江浙沿海地區也不過是尋常海味,可到北地卻是價值千錢,可這區別只是因為蛤蜊易腐敗,難以長途販運之故”
“陛下之喻雖形象,但吾還是難以茍同。世人常言江浙之民風不古,精于算計,卻性情懦弱,不能為兵,因此江淮失守后才導致江南不保”陳任翁的長子陳禮時言道
而南北蛤蜊之說也是源于仁宗皇帝與蛤蜊的一個軼聞“仁宗每私宴,十方分獻熟食,是歲秋初,蛤蜊初至都,或以為獻,仁宗問曰安得已有此邪,其價幾何,曰每枚千錢,一獻凡二十八枚,上不樂曰“我常戒爾輩勿為侈靡,今一下箸,費二十八千,吾不堪也,遂不食。”
因為拒吃蒸蛤蜊,仁宗成就了節儉的名聲,但仁宗也許還是內心糾結了好一陣。當然這也不能怪北方人不識貨,在那時能吃上蛤蜊的人都應該有資格說自己是土豪,因此使得開封的皇帝都不由的吐槽這玩意實在價格太昂貴了。
“嗯,問的好之所以會出現某個時代強兵出自一域,與彼時軍制是大有關系的。”趙昺點點頭道,“眾所周知,在我朝以前的歷朝歷代主要以征發義務兵為主,丁壯男子平時務農,戰時拿起武器,奔赴戰場。這也便導致青壯不能過長時間地立刻自己的田地,不然國家就有災荒的危險。可無法脫產意味著無法保證固定的訓練量,在當時卻只有極少數精銳才有可能辦到。”
“如此一來便對士兵本身的素質提出了要求,若是某地民風尚武,他們本身就是弓馬嫻熟之人,且鄉村閉塞,同鄉之間很容易結成一個小共同體,他們間本有默契,就能減少了磨合時間。而漢時又在各個郡縣建立了龐大的武備庫,只需要等征召兵們一到,他們拿起武器穿上甲胄,立刻就能執行作戰任務。這亦是之前的前秦無法做到的,得以使漢軍能封狼居胥的根本原因。”
“另外漢代采取經濟單向流通的政策,導致天下財富大量集中于西北近畿,準確地說就是關中地區。這就讓關中地區的小共同體們有著較其他地區更為豐厚的資源配置,進一步讓漢代關中部隊也較其他地區更為善戰。憑借著他們,漢朝建都長安后,國都從未失陷于外族,哪怕是匈奴人也僅僅是在叛黨的幫助下殺死了個把郡守,卻連長安的邊都沒辦法摸到。”
“不要以為讀了兩本書就在人前賣弄,與陛下相比你的見識差之萬里,才會偏聽那些無稽之談”陳任翁冷哼一聲道。
“父親教訓的是,吾以后必當自省”陳禮時連忙起身施禮道。
“麟洲,勿要失禮。陛下不僅學識深厚,且對世事往往有獨到的看法,剛剛吾聽陛下之論都覺受益匪淺,孩子們能聆聽陛下教誨更是他們的福分。”陳則翁見兄弟當堂訓子,瞪了其一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