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趙昺也從中看出了陳家的小心思,這幾樣菜放到現代,只怕不解其意,也弄不懂其中的含義。古人對特色的東西有直呼其名的習慣。例如糯米直呼產地“吳興”;“云夢豝兒肉臘”直呼其“云夢”地名。王公權釀酒產量有限,南宋人仿制,直呼“假公權”。這就是南宋仿酒“假公權”的來歷,這是中濃香型帶果味的燒酒,在此時已經很普遍了。
而炸肚是南宋初期流行的一款調味品。炸肚與鲊的不同之處在于“鲊”是通過腌制發酵的醬,而“炸肚”是通過魚肚和不同的調味品烹制而成的,口感相當的獨特、新穎。御宴食單中的“江瑤炸肚”、“香螺炸肚”、“蟑蚷炸肚”都是把“炸肚”作為調味品使用的。因此“姜醋假公權”和“假公權炸肚”是屬于種高級調味品。
此外這幾道菜尚有不為人知的內涵,反應出當下食文化的兩個方面第一,南宋宮廷因都城從汴京遷到臨安府,南食北饌的交流和融合,使得海河鮮原料較大幅度地進入到宴席之中;其二,江瑤、蝤蛑、香螺、牡蠣、這些食材看出,庖廚選用的食材也非心血來潮。
“以形補形“、“以臟補臟“是古老的中醫食療學說的一個觀點,該觀點在唐代廣為傳播,并且影響較大。“以形補形“的中心思維就是用動物的五臟六腑來醫治人體相應器官的疾病,這就是中醫食療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法令“以形補形“,俗稱“吃啥補啥“。
宋代的庖廚跟天子以及一般市民都信任,吃牲畜的肚子就能補胃,而胃的功能好,就能加強接收功效,這幾道菜就能更好地到達補腎造精之功能。而這些主要的食材皆是補腎造精之物,明為菜肴,實為縱欲補腎造精之食。
不過在陳府中出現在自己的餐桌上,趙昺明白這代表的卻是另一番意思。說明丈人家也希望他能夠讓女兒幸福的同時,也能早日誕下龍種的意味。而這種話又不能明示,也只好以上幾道菜的形式暗自表達自己的心愿和祝福。讓他不得不感嘆中國的食文化博大精深,若是不了解,根本意識不到其中不可言傳的含義
陳氏兄弟兩人看小皇帝痛心疾首的斥責呂氏集團為禍大宋,他們也是深以為然。呂氏集團之首呂文德也算是大宋的一代名將,縱觀他的一生,“自奮于兵間,周旋三邊,大小百戰”,創造了一系列輝煌的戰績,在宋朝抵御蒙古侵略的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可謂是南宋抗蒙的中流砥柱。
宋廷對其也極為倚重,“列之于三孤,崇之以兩鎮”。降蒙后的劉整曾謂“南人惟恃一黑炭團。”亦可見其在宋軍方的重要地位。但是呂文德也有非常腐朽的一面,其入京朝見,由趙希靜代理統帥他的軍隊,結果發現呂文德的軍隊“軍無宿儲,萬口藉藉,憤呂掊克”。貪污軍餉,將朝廷養兵之賦入為己的情況也是常態。
除了貪污腐敗和素質低下以外,呂文德更為人詬病的還有阿重用私人和攀附賈似道,尤其是他大量起用自己的族人和同鄉,形成龐大的軍事集團,甚至將家族利益置于國家利益之上。時人稱“沿邊數千里皆歸其控制,所在將佐列戍,皆俾其親戚私人”。此外呂文德還愛排擠他人,劉整就是遭呂文德陰謀排擠而降蒙的,給南宋造成了重大損失乃至威脅。
在呂文德死后,其弟呂文煥成為呂氏集團的掌門人。在咸淳六年春天的時候,他率領一萬五千人、兵船百余人想奇襲襄陽西北方的元軍造船基地萬山堡,結果被元軍大將張弘范擊退。此后京湖制置大使李庭芝曾經派張順、張貴兩星第前來救援,雖然突圍成功,送來了城內急需的鹽、布等物資。
但是張順隨后便戰死,而張貴則在向叛將范文虎求援時被元軍殺害。隨著物資一天天被消耗,城內士兵越來越少,再加上元軍的幾次勸降和利誘,呂文煥最終在咸淳九年向元軍投降,襄陽城宣告失守。對其的投降,蒙元如獲至寶,這不僅由于襄陽的戰略重要性,更加上呂氏家族在南宋舉足輕重的地位。呂氏子弟不僅把握著大宋權柄,子侄遍布臺閣,隨著他們的投降,大宋在蒙元面前再無機密。
呂文煥降元后,蒙元優待呂文煥、招降呂氏子弟與部下,并奉旨入朝覲見忽必烈,并主動為元朝策劃攻打鄂州,自請為先鋒。其跟隨伯顏等征討南宋,招降沿江州郡,陷沙洋、新城、鄂州等城。當時沿江諸將多是呂氏舊部,爭相望風款附,宋廷多次派人請和,呂文煥不聽。一路高歌猛進,直抵都城臨安,率先入城,持黃榜宣諭軍民,并與呂文德之婿范文虎參拜兩宮太后。
有了前車之鑒,所以陳氏兄弟對于小皇帝的憂慮深以為是。雖然呂氏軍事集團在抵抗蒙古侵略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在呂文煥投降以后,如多米諾骨牌一般倒向元朝一方,成為導致宋亡的重要因素,因此若如呂文德培植家族軍事集團一般,是不利于大宋的長遠利益的,且這種局面必須要打破才能夠避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