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再嘗嘗這些”見皇帝吃的滿意,大家才算松了口氣,陳禮時也趕緊送上另外幾道菜。
“陛下,這是蝤蛑簽、姜醋生螺、香螺炸肚、姜醋假公權、煨牡蠣、牡蠣炸肚、豬肚假江珧”宮中少有這些菜,王德擔心皇帝露怯,趕緊介紹道。
“哦,這幾道菜可是當年張浚宴請高宗皇帝的其中幾道菜”趙昺聽了扭臉問道。
“回陛下,正是”王德沒想到小皇帝竟然能說出出處,笑著回答道。
“陛下,這些菜肴過去雖是難得,但菜譜流出后,京中各店都能烹制,也算不得十分珍貴了”皇帝能說出出處,陳昌時卻是一驚,擔心會被責怪,趕緊解釋道。
“功名利祿皆是過眼煙云,當年張浚大擺酒宴招待高宗皇帝,用盡了心思,誰能想到今日身敗名裂,被鑄成鐵像,長跪于岳武穆墓前。”趙昺嘆道。
不過趙昺也從中看出了陳家的小心思,這幾樣菜放到現代,只怕不解其意,也弄不懂其中的含義。古人對特色的東西有直呼其名的習慣。例如糯米直呼產地“吳興”;“云夢豝兒肉臘”直呼其“云夢”地名。王公權釀酒產量有限,南宋人仿制,直呼“假公權”。這就是南宋仿酒“假公權”的來歷,這是中濃香型帶果味的燒酒,在此時已經很普遍了。
而炸肚是南宋初期流行的一款調味品。炸肚與鲊的不同之處在于“鲊”是通過腌制發酵的醬,而“炸肚”是通過魚肚和不同的調味品烹制而成的,口感相當的獨特、新穎。御宴食單中的“江瑤炸肚”、“香螺炸肚”、“蟑蚷炸肚”都是把“炸肚”作為調味品使用的。因此“姜醋假公權”和“假公權炸肚”是屬于種高級調味品。
此外這幾道菜尚有不為人知的內涵,反應出當下食文化的兩個方面第一,南宋宮廷因都城從汴京遷到臨安府,南食北饌的交流和融合,使得海河鮮原料較大幅度地進入到宴席之中;其二,江瑤、蝤蛑、香螺、牡蠣、這些食材看出,庖廚選用的食材也非心血來潮。
“以形補形“、“以臟補臟“是古老的中醫食療學說的一個觀點,該觀點在唐代廣為傳播,并且影響較大。“以形補形“的中心思維就是用動物的五臟六腑來醫治人體相應器官的疾病,這就是中醫食療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法令“以形補形“,俗稱“吃啥補啥“。
宋代的庖廚跟天子以及一般市民都信任,吃牲畜的肚子就能補胃,而胃的功能好,就能加強接收功效,這幾道菜就能更好地到達補腎造精之功能。而這些主要的食材皆是補腎造精之物,明為菜肴,實為縱欲補腎造精之食。
不過在陳府中出現在自己的餐桌上,趙昺明白這代表的卻是另一番意思。說明丈人家也希望他能夠讓女兒幸福的同時,也能早日誕下龍種的意味。而這種話又不能明示,也只好以上幾道菜的形式暗自表達自己的心愿和祝福。讓他不得不感嘆中國的食文化博大精深,若是不了解,根本意識不到其中不可言傳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