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趙昺也不貪心,想一下子讓大宋進入以沼氣為燃料的新時代,他的計劃是以解決垃圾處理為前提,先行在公共場合進行使用,處于安全考慮而選擇在開放地帶而非室內。那最為合適的就是照明系統,而這也是有需求的,夜晚的主干路、城防、軍營,乃至皇宮都需要照明的。
趙昺的計劃是在實驗進行的同時,在城改時可以進行布局,并預埋管道。先行對城防系統進行亮化改造,要知道這也是燒錢的大戶,每天夜晚各個城門及城墻上都要點燃燈籠、火把,以防備有人擅自潛入。而當下燒的主要還是植物油,即便便宜也架不住天天如此,這也成了一項巨大的開支。
在初步取得經驗后,再行推廣到城市主干路和宮城、軍營及軍器監工坊,以此消耗掉大量的城市垃圾。至于推廣入戶,趙昺覺得還是算了吧,城中的房子皆是以木制結構為主,一旦哪漏了氣引發爆炸,那便是一場災難,弄不好就是火燒連營,將臨安城化成一片火海。
騎兵旅軍營離著北宮不遠,那里不僅駐扎著數千官兵,且養著數千匹戰馬,生產沼氣的原料充足,于是趙昺就選定騎兵旅作為自己的實驗基地。對于沼氣產生的條件和原理,在理論上他十分清楚,但理論和實踐總是有距離的,而技術檢測條件和所需的相關設備都與現代更是天上地下,一切都需重新考量和規劃。
生產沼氣也非挖個坑填上原料就可以用的上,還需要相關的設備和操作規范才能投入使用。作為發明者的趙昺也是半瓶子醋,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其他人更是不用說,因此皆是從零開始。而能夠勝任主持這項工程的也只有趙昺,自然免不了親力親為,沾染上些臭氣了。
趙昺知道從計劃到實用困難重重,但他也知道這是促進技術發展的契機。從沼氣池的壘砌,管道的密封,氣體的輸送和控制在當前都沒有現成的技術,皆需對舊有的設備進行改進或是重新設計制造。要知道當前就是一個控制沼氣開閉的閥門都還沒有,更不要說用于測量氣壓的儀表等,他只能盡量利用現下的材料進行設計。
為了能夠提高大宋的科技水平,趙昺不僅集中了匠作監的工匠,還將為籌建科學院遴選的二十來個學生召集到一起,利用這個機會共同學習,在實踐中向他們普及基礎的物理和化學知識,進而改變他們對自然界固有的觀念和認識,為他們打開一扇通往重新認識世界的窗口。
趙昺新鮮的現場教學方式,自然讓那些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走路都不沾泥的士子們苦不堪言。炎熱的天氣,惡劣的環境,滿地的污穢都令人難以作嘔,可他奮戰在一線,這些人當然也不敢叫苦叫累,不過他們也確是從中感受到了神奇,過去難以解釋的現象也在這里一一找到了答案。
面對一群小白學生,作為老師的趙昺也是甚為頭疼,一個在現代可以很容易解決的問題在此時都要絞盡腦汁。比如沼氣的產量與發酵料液的酸堿度有著重要的關系,在前世只要用h試紙沾一下就能夠得到結果,可現在只能用眼睛去觀察。
當發現沼氣池中的料液有點兒泛藍色即表明料液偏酸了;如果是料液上泛起一層白色的蒙就說明料液偏堿了。料液偏酸時,就取石灰兌上桶清水,先充分攪勻后再直接從進料口倒入池中并攪拌,使石灰澄清液與池中的料液充分接觸。當料液偏堿時,就用事先鍘成寸長的青雜草澆上牲畜的尿液并在池外堆漚處理后,再從進料口投入池中并攪拌均勻,與池中料液充分接觸,使其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