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昺一番連珠炮似的回答,以此來驗證皇帝御駕親征非是自己別出心裁,諸多的前輩已經給他做出了榜樣。而剛剛的對話也讓他想到了自己這陣子郁郁寡歡的原因,雖然他是后知后覺。可心里同樣明白已經喪失了親征的良機,若是自己此時再去只怕不僅會引發文天祥的憤怒,也會引發自己的執政危機,要知道誰會喜歡一個朝令夕改,對屬下疑神疑鬼的壞孩子。
但趙昺知道當下卻不能服軟,不說在眾后妃面前失去了面子,且西征只是一系列收復舊土戰役的開始,此刻不能讓她們心服口服,以后自己別說親征,就是想出宮都要鉆狗洞了。所以為了以后,他也要說服這幫心疼自己的老婆,同時也為自己剛才的英明決定而沾沾自喜,若是再多幾個,這個哭,那個鬧,煩也被煩死了。
“陛下剛剛說的不錯,想陛下也知他們親征的結果吧”吳曦卻沒有被皇帝嚇到,略一思索反問道。
“這宋武帝劉裕,我朝太祖皇帝及多位君王親征均戰果輝煌,創下了基業嗎”趙昺聽了一怔,想了片刻才訕笑著道。
趙昺其實對自己所言卻也缺乏底氣,只要有心梳理下歷史上的皇帝御駕親征就會發現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不論哪一種親征,都有相當比例的皇帝要么被殺、要么氣死、要么被活捉,或者一敗涂地名聲掃地,或者引爆矛盾國家而崩潰。
不過他也注意到吳曦的稱呼,別看官家和陛下都是對皇帝的稱呼,但是官家一般都是私下中的稱呼,適用于后宮或是較為親近之人,當然也不排除像李逵那種沒素質、沒文化的鳥人;而陛下則是多用在正式場合,比如君臣之間、朝會之上,說起來都是外人。吳曦換了稱呼,表明自己是在與他商議公事,而非私下論事。
“陛下勿要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吳曦此時也板著臉言道,“宋武帝劉裕及我朝太祖皆是軍旅出身,征戰殺伐以為常事,又通曉治國方略,親征自然能戰無不勝。”
“皇后只怕也是強詞奪理,皇帝親征,又有誰不想打贏的,而戰場上瞬息萬變,皇帝也非神仙,稍有失利或是挫折亦是在所難免,豈能一概而論”趙昺言道。而心中也是暗罵那些親征失利的皇帝們,沒有金剛鉆就不要攬瓷器活兒,這不是給自己當反面教材嗎可也知吳曦所言不假,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情,成功率自然高過外行指導內行,而世界上的皇帝卻并非都是打仗的行家。
“哼,臣妾看強詞奪理的是陛下,明知皇帝擅長的應是治吏理政,而非是領軍作戰,那隋煬帝的前車之鑒,陛下定然也知曉吧”這時陳淑插言道。
“隋煬帝乃是昏君,其行惹得天怒人怨才導致親征失敗,難道朕亦是昏君嗎”眾人聽了陳淑的話,第一感覺就是貴妃真敢說,敢拿陛下與隋煬帝相較,簡直就是指著鼻子罵人了。而趙昺聽了自然也是滿臉黑線,可架不住人家說的還真挨邊兒,一拍案幾怒道,但給人的感覺卻是色厲內茬底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