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趙昺踏上瓜州渡口之時,陸稼軒的這兩句詩不由的脫口而出。在做出調整進攻方向的決定后,他很快便召開了廷議說服了幾位宰執,又擺平了后宮的后妃們,決定御駕親征揚州的決意。
趙昺的戰略意圖很清楚,他親率大軍攻揚州,做出收復淮東的架勢。而玉昔帖木兒對宋軍的大行動絕不會坐視不理,他估計其無非會做出兩種反應,一是調集各部馳援揚州,阻敵于江北沿線;二是采用圍魏救趙之計,利用江東兵力空虛之際,發動蓄勢已久的南侵,從防守薄弱的昆山渡江,迅速擊破留守的各軍,直逼臨安。
對敵軍可能采取的對策上,趙昺與眾將都傾向于玉昔帖木兒會采用第二套方案,因為這符合蒙元一向擅長的利用騎兵快速機動,采用大迂回攻敵后方薄弱的戰略。再者這種戰略看似冒險,但是獲得的利益極大,一旦成功,不但可解揚州之圍,還有可能順勢攻下臨安,甚至回首設伏殲滅回援之敵,重新控制江南。
因此趙昺是在玉昔帖木兒遲遲不肯動作的時候,主動推了其一把,至于其如何動作就要看雙方將帥如何判斷了,但無論其如何,自己已立于不敗之地。敵馳援揚州,可實施圍城打援的戰術,重創敵有生力量;其若選擇南侵解圍,那邊也早已布下陷阱等著他們往里跳,同樣可以達到此戰的預定目標。
在做出決定后,趙昺立刻依舊采用不宣而戰的方式,他以率軍巡邊為名出京,而同時向早已做好戰斗準備的第一軍下達渡江的作戰預令。待趙昺率領御前護軍大隊人馬乘船沿運河北上到達丹陽時,一軍所部已經在水軍的協助下攻取了瓜州鎮,并架設起了兩座浮橋。
瓜洲是由于長江泥沙淤積的沙洲演化而來,到唐代中期已經與北岸陸地相連,成為長江北岸的渡口。開元年間,齊浣開伊婁河二十五里,連接原有運河,從揚子津南至瓜洲通長江。從此瓜洲作為南北向運河與東西向長江十字形黃金水道的交匯點。
由于瓜州位于京杭大運河與長江交匯處的,是京杭大運河入長江的重要通道之一,為瞰京口、接建康、際滄海、襟大江,控扼南北水上交通的戰略要地,也是漕運與鹽運要沖,無數客旅經此南來北往,迅速發展為江邊巨鎮。此后,長江主航道逐漸南移,瓜洲與京口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近。自唐末,瓜洲漸有城壘。宋金對峙時期,瓜洲成了戰爭前線,在此筑城建都巡檢營廨,宋軍曾在此擊敗南侵的金主完顏亮,如今也是江防重地。
“屬下恭迎陛下”見陛下登岸,第一軍都統陳鳳林率領軍部眾將已經列隊相迎。
“諸位辛苦了,戰事發展如何”趙昺抬手回禮,沒有寒暄直言問道。
“陛下,還請到營中休息,屬下再行稟報”皇帝不在意,陳鳳林可不敢有絲毫怠慢,要知道瓜州鎮雖然已經被收復,但是尚有散兵游勇逃散,誰知道躲在哪里,若是驟然襲擊,自己可承擔不起責任。
“也好”趙昺點點頭道。眼見渡口上泊滿了船只,尚有戰船不斷進港,而岸上堆滿了卸載的輜重物資,剛剛上岸的部隊也在整隊聽候下一步命令,也不是說話的地方,便同意了。
“譚統領率侍衛營隨扈,余部休整待命”護軍都統倪亮不待皇帝多言,馬上轉身吩咐道。
趙昺隨即上馬,在眾將的簇擁下前往大營,沿途看去江防工事已然在強渡時被摧毀,而瓜州鎮也已毀于戰火,城樓坍塌,城門仆倒,城墻上的戰棚皆已被毀,還有數處垮塌下來。他雖然沒有親眼看到戰斗的場景,但也可想象到瓜州城壘在炮火的洗禮下的慘狀,而如此猛烈的炮火下城中只怕也好不到哪里去。可以肯定的是已經不適于居住,陳鳳林才會邀自己前往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