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昺等人出了行營,向北進入前軍的營帳。大軍扎營要因時就地,揚州城外地勢平坦,他們便西依運河立方營。按說靠河扎營乃是大忌,一旦營寨被攻破就不得不背水而戰,有被全殲的危險,而宋水軍當下占據了絕對的優勢,依河下寨不僅能方便從水路補給,且可為大軍用水便利。
何為“方營”呢其實就是一種外觀看起來比較方正的營盤。作為主力的中軍布置在營地的中央,并逐層散開,比較精銳的先鋒和殿后部隊的右、左虞候軍布置在營帳外圍,以此在遇到夜襲的情況下,可以為主營爭取到時間恢復秩序,并反擊敵軍。
布置完基本營地,其實并不算完。在古代軍營,至少是中國軍營布置,每個營帳之間其實都有很大的間隔,在衛公兵法中,就明確要求“務取營里寬廣,不使街巷窄狹。”這一布置雖然使得營地龐大,更加容易遭到敵人進攻,但同時也便于軍隊快速反應,士兵有足夠的空間聚集、列陣,然后“得相統攝,急緩須有救援。
除了一般所熟知的軍營中必備的瞭望塔、木柵還有拒馬之外,如果是要進行長期圍城戰時建立的營寨,還會挖掘壕溝。這樣一方面在進攻時,可以方便士兵躲避城上的箭矢,另一方面還可以阻礙敵軍出城夜襲。除了壕溝,如果圍城一方兵力充足,而且打算長時間圍困,那么還會在軍營外建羊馬墻。這樣將整個軍營徹徹底底變成一個小型城池,并以此讓敵軍沒有可趁之機。
除了軍隊的大營以外,還要布置相應的“輔營”,也就是主營外的外營。其作用,是在發生夜襲時,可以及時從敵軍后方,對敵人發起進攻,也就是衛公兵法中所說的“如夜中有賊犯大營,其外鋪看賊與大營交戰,即從鳴鼓大叫,以擊賊后,乘得機便,必當克捷。”在軍營本身的布置上,其實本身也是講究頗多。
總的來說,其實一個防備妥當的軍營,且有合格指揮官管理的軍營,基本是有能力抵御敵軍的夜襲。但最可怕的往往并不只是夜襲本身,因為當一個將領決定對敵軍展開夜襲時,他往往會對被夜襲的對象,進行包括情報收集、收買奸細在內一系列的的秘密活動。
畢竟即使在堅固的防御,終究會有漏洞存在,因此一旦被敵軍抓到了這個漏洞,那么需要考驗的就不僅僅是將領對于營地的安排了,更多考驗的是將領的應變指揮能力與運氣了。
“陛下”趙昺一行人行至前軍大帳,護軍一旅旅長田忠接到皇帝巡營的報告后,立刻前來相迎,立正敬禮道。
“還未休息,辛苦了”趙昺接著大帳前的燈火,看看田忠披掛整齊,靴子上還帶著泥,顯然并非臨時準備的,抬手還禮道。
“群敵在側,屬下不敢大意,亦是剛剛巡視歸帳”田忠回稟道。
“倪都統出營擊敵未歸,你暫代主將之職,要坐鎮帥帳,不可擅離職守啊”趙昺叮囑道。
“都帥離營時已有交待,屬下謹記在心。可陛下”田忠卻笑著道。
“咳”田忠話未說完,可趙昺卻面露尷尬,干咳幾聲借以掩飾。
“怎么倪都統截擊泰州敵援軍居然尚未歸營”王應麟聽了極為驚訝地問道,“陛下親征,可是有言在先,太后也是一再叮囑倪都統必須時時護衛陛下身邊的,快將其召回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