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什么草船借箭的九成九的是傳說,而歷史上卻也真有幾次借箭,那也肯定是被逼的沒有辦法后的應急措施。根據張巡傳中記載,張巡防守雍丘時,城中箭都用完了,他就將禾桿束成上千個草人,并給它們穿上黑衣,晚上用繩子拴著放到城下。叛軍令狐潮的士兵爭先恐后的射箭,很久才知道它們是草人。于是,張巡得箭數十萬支。
這以后,張巡又在夜里從城墻上放下人來,叛軍覺得好笑沒有防備。結果這次是真人張巡的五百敢死隊結果這五百人沖向令孤潮的軍營,殺得令狐潮的軍隊大敗。可見,草人真的能借到箭,但是也就用一兩次,次數多了,敵人就不上當了。
那么,如果箭用完了,敵軍也識破了借箭的計謀,借不到箭了怎么辦對此,古人還是很有智慧的,方法說起來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把原來一支箭截成幾段,一支當幾支用,這不就行了嘛而這個事情就發生在現下的前幾十年的蒙古滅女真之戰中。
天興元年八月,元兵圍攻金國的中京洛陽。由于之前的金軍守將任守真已經在鄭州兵敗戰死,所以城中人公推強伸為首領。當時,元兵圍攻甚急,城中兵械已盡,于是強伸就將剩余的與元兵射過來的箭支一截為四,并熔錢為鏃。
但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眾所周知,正常用弓射箭,都是要把箭搭到弓臂上,然后才能射出去。而同一把弓在拉開不同距離下,弓臂儲存的力量是不一樣的。現在箭短了一大截,用原來的弓射,拉距就會小得多,基本上飛不了多遠,更沒什么殺傷力。顯然,箭不是簡單截短了就能用的。
金軍想到了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簡單說,就是找個竹筒,劈成兩半,作為搭箭的容器。這樣就能射很短的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