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依靠血緣和裙帶關系,后者以考試務處理經驗累積,這都是儒生不具備的優勢。使得官員大多數沒有接受傳統儒家教育,思想上很難有所覺悟。漢地所秉承的天下為公思想的官員中并沒有多少影響力,間接造成官員素質的下降。
在開國后雖然開科取士的呼聲很高,卻沒有執行一次,士人只能通過引薦才能入仕,幾乎完全阻斷了他們晉身的渠道,少數以補吏和任教官入仕的也僅僅停留在底層。馬紹十分明白待開國時期占據文臣地位的漢人死光和致仕之后,朝廷中便難有漢人官員參與其中。而儒家致仕之途斷開,大量人才囤積在地方豪強當中,間接造成人才流失,卻會使地方勢力做大,與朝廷分庭抗禮等諸多弊端。
漢人官員也曾借助忽必烈對漢官的信任試圖改變這種狀況,但是無論如何努力也難以獲得完全的信任,就是得到忽必烈信任,授予領導消滅宋朝殘余勢力的張弘范,也就是張庭口中所謂的主公。也皆非其是漢軍世侯出身,為滅金滅宋立下大功的原因,更多的是因為其也曾入怯薛軍為質,贏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和賞識。
漢官們的努力失敗后,他們便有轉而對那些親近漢人的皇子和異族官員施加影響,試圖通過曲線來施加影響,實現漢化的目標,卻一次次敗在了宗王勢力的手下,在爭斗中不少人或被殺,或被罷黜。即便是完整接受漢儒教育的真金繼位后,蜜月期也不過持續了短短的數月,便再次不得不將他們冷落,許多漢官離開中樞,而自己也被迫出京任職,局勢對他們而言更為惡劣
“右丞,鎮南王府到了”
“哦”侍衛的提醒打斷了馬紹的沉思,他抬頭看看其實距離王府大門還有五十步,但是他必須下馬走過去以示敬重。心中雖然對這些蒙古人學習這些陋習很快,卻對那些精華棄如敝履十分不屑,可他也不得不在道旁的下馬石上離鐙下馬,徒步前行。
鎮南王府占地很廣,幾乎占據了這條揚州最為繁華主街的一半,足有百十畝地,雖然聽著不大,但是這里可是寸土寸金的揚州主城。據傳聞當今大汗真金為了安置這位難弟不僅將這塊寶地賞賜給他,還驅逐了周邊的住戶,賜下重金予以修繕,根本不顧原住戶們的死活,還將這些人撥為其的丁戶。
而脫歡所得不僅僅是這些,他還獲得了揚州鹽業的經營權,僅僅兩年時間便重新恢復了元氣,還在沿江購置了許多土地,可以說從揚州南至開封、東至海口、西至襄樊皆有其產業。平日里府門前各地鹽商云集,只為能其手中獲得些鹽引,想要求見一面,真是如比登天,一個門子收錢都能收的手軟,可見其從中獲利多少了。
對于這種借助皇家身份和特權獲得利益的行為,在官場廝混多年的馬紹雖然早已見怪不怪了,可他來到揚州多時卻從來沒有登門拜訪過,除了不愿落下趨炎附勢的名聲外,內心中也是不恥與這些人為伍,厭惡其吃相太過難看,甚至不屑于遮掩一二,簡直與強搶無異。
近日由于宋軍圍城,商路斷絕,鎮南王府也冷清下來,馬紹一行人行至府門前,自有親隨上前叫門,遞上名帖,當然也少不了破些財。門子雖然對所得有些不滿,可能也礙于其身份,加上是非常時期,也只是皺皺眉便進去通報。等了約一炷香的功夫,門子打開側門讓馬紹等人進府,當然隨身的刀劍等利器都要暫時被保管。
馬紹心中有事,無暇計較這些小事,更無心欣賞富麗堂皇王府,而是隨著王府的屬官繞過大殿向后殿走去。其實說是后殿,其實就是幾頂碩大的宮帳,對此他已是免疫。這些蒙古人雖然已經進入中原多年,但是不知是出于不忘本的心理,還是習慣使然,平日都是生活在帳篷中,就連忽必烈也是在后宮中搭起了帳篷。
“參見鎮南王殿下”馬紹在通報之后進入帳篷,便聞到一股濃重的酒氣,可他目不斜視地向上施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