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脫歡也是接受過漢學的教育的,且一直輔佐他的阿里海牙也是為精通漢學的,因此他多少還能吊幾句書袋子。眼看漢人大儒馬紹向自己請教,不免有些得意,順便顯示了下自己的漢學修養,可沒兩句就漏了怯,“世間的殺伐無不是因為對財物的爭奪引發的,至于什么盟約和誓言其實都是狗屁,為了幾兩金子就可能被拋之腦后。想必馬右丞也有同感吧”
“”馬紹聽了面色卻是一變,他受到的教育是君子重諾,而卻被其說成了狗屁,不禁氣結。但此時那個南朝和議副使鄭探花譏諷自己為了榮華富貴而違背圣人之言,投靠韃子的話又回蕩在腦中,讓他將反駁之言又生生咽回了肚子里。
“本王知道你們漢人重諾,可還有一句話叫做一諾千金,說明諾言終歸還是有價的,雖然有些貴”已經有了六七分酒意的脫歡,并沒有注意馬紹臉色有些難看,還以為自己說的有趣,哈哈大笑道。
“本王也知道你們漢人私下中常言,說我們蒙古人貪婪好財,為此不惜四處征伐劫掠。其實你們漢人又有何區別,那南朝小賊身邊大儒無數,自然是悉心教導,不能不說其深知圣人之理吧但其當初攻打泉州,雖然是打著為報泉州血夜,數萬宗子被殺的旗號,而事實上卻是將蒲氏一族上千口人盡數殘殺,并借機將其府中財物劫掠一空,說到底還是為了財”
“殿下還是說說如何與南朝達成和議的吧”若是趙昺聽到這些話自然會將其視為知己,認為大哥別說二哥,大家都是一路貨色。可偏偏坐在這里的是馬紹,當然會將其所言當做歪理邪說,因而有些不悅地請其說正題。
“其既然有所好,那么便可投其所好啊”脫歡又飲了碗酒道,“馬右丞與南朝談了數月,據本王所知連小賊的面都沒有見過吧”
“嗯”馬紹無奈地點點頭,他也曾請南朝和議使轉達自己想覲見偽帝,當面商談的想法,可終未能如愿。
“不是本王有貶損之意,當年留夢炎受命進瓊州與小賊和議,做的比馬右丞就漂亮多了。不僅見到小賊,還探聽到他們欲以安南、占城聯盟對抗我朝的消息,使得我朝搶了先手,打破了他們三國的聯盟。另外還與他們達成了協議,使得唆都大軍平安過境前往占城。其就是以重金開路,獻上了數十箱的財物,哄得小賊高興才得以全身而退,還不辱使命”脫歡言道。
“這樣也行”馬紹驚詫地道。南朝小皇帝難道貪財到如此地步,十幾箱財帛就能換取兩國的協議。
“當然僅憑這點財物是不行的,小賊胃口也是大的很,可本王也未花一文錢,只是讓那些斡脫商人與其聯絡,送上重金,就使得其放開前往西洋的海路,答應不再遣兵騷擾沿海州府。而我朝當然也答應不會擅動刀兵,出兵討伐,便將其的勢力范圍限制在那彈丸小島之上了,雙方得以維持了數年的和平,若非唉”脫歡當然不會說己方是因為數次出兵討伐失敗,損兵折將,無力再行討伐才變相妥協的結果,而全歸于金錢的魅力。
“馬右丞有玉昔帖木兒之命,與其談判時只要能保住揚州,盡可許下其重金,暫時答應其所有條件。一旦我軍取得勝利,那什么盟約都是空的”脫歡此刻才說出了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