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趙昺沒事兒閑操心,他將戰馬集中到御前護軍是有用的,卻不想在關鍵時刻一個個的跑肚拉稀掉鏈子。俗話說馬逢君子,勝活十年。便足以說明飼養方式的好壞對戰馬的重要性。古代所說的秋高馬肥,指的是夏秋之際草場上各類草料生長茂盛、草籽結實,所以馬匹這個時候長膘最快。但戰馬是不能光吃草的,因此在平時飼養所用的飼料基本上是草料和其他作物的混合,尤其是缺乏草場的中原和江南地區。
由于南北種植作物不同,因此飼料也有區別。北方由于多種粟麥,因此多摻雜粟梗;南方則多種稻米,因此多摻雜稻草。粟梗由于比較硬直,因此需要先碾碎了才能摻入飼料。稻草由于本來就很柔軟,因此就不需要再碾一遍了。此外草料則以苜蓿草為最好,這種草類河南河北都有很多種植的地方,因此并不難找。南方就不同了,由于產量過低他們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狗尾巴草、根草等其他草類混合。
最后一樣就是各類豆子了,此時用來制作馬飼料的豆子一般為黃豆、黑豆、豌豆、綠豆。古人認為黃豆和黑豆最好,這兩種豆子味甘能厚腸胃長肌肉還能解烏頭毒;豌豆味甘性溫,吃了能夠調和腸胃長脂肪綠豆味甘性寒,吃了能去心肺上火五臟虛熱。有些錢多的也會在飼料里加雞蛋,并用各種糧食代替大豆。
其中糧食以秈米、糯米為主,摻雜大麥和小麥麥麩組成精料。這些東西同樣有說法,時人認為秈米味甘性溫,補脾臟長脂肪;糯米味甘性平,能充實腸胃養也能長膘;大麥煮熟了之后用井花水淘過一遍后喂馬能夠寬胃助消化,生吃能化宿食消腹脹;小麥麩味甘性溫,能厚腸胃護肌膚。
挑完材料之后就是制作飼料了,制作的時候草料、作物要用鍘刀切短然后碾碎,黃豆和黑豆要煮熟煮熱,豌豆綠豆等全部搗碎,然后用清水淘洗干凈后摻雜在一起喂馬,每晚要添料三次。訓練之后要牽到馬槽除進行喂料一次,等到申時的時候再喂一次水。
選也選了,喂也喂了,最后就是對戰馬進行訓練了,畢竟人要訓練才是兵,馬也要訓練才能打仗。訓練戰馬除了要沖鋒強勁、奔跑迅速之外,還要吃苦耐勞、善于長驅。除此之外,還要訓練戰馬的靈活性以及對騎手指令的熟悉接受程度,比如左旋右轉、忽奔忽止、一緊一慢等躲避攻擊的指令。
而宋軍已經進入火器時代,因此相對于之前的朝代,對戰馬的訓練又多了一項,那就是對火槍火炮等火器聲音的免疫,說白了就是訓練它們不受火器轟鳴的影響而失控受驚。所以在訓練火器手演放的時候也會把戰馬拉過去聽火器轟鳴,讓它們熟悉并接受這種聲音,以免到時受驚炸群。
“陛下,能否再給屬下撥上一些,哪怕五百匹也好”聽小皇帝啰嗦完了養馬經,田忠還不死心,再次請求道。
“想要馬,找莊主事。這次的馬都是他從脫歡那里訛來的,你們跟他說,朕也變不來馬啊”趙昺卻是嘿嘿一笑,將事情推給了莊公從。
“這其實此次能弄來馬,還是托了札忽兒臺的福,就看其幫不幫忙了”莊公從聽了是一臉苦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