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小皇帝是何等精明的人,若只是因為報倪亮之恩,可以有很多的方式和辦法。即便要用其忠,大可給他一個位高職低的官職,而非委以統領御前護軍的重任。要知道御前護軍的兵力有近十萬之眾,承擔著警備京畿,保護宮城及受皇命征伐的重任。小皇帝也不會,也不敢將這么一支足以左右朝政,決定戰爭勝負的精銳之師交給一個只知惟命是從,頭腦簡單的蠢材統領。
此外江璆也清楚作為小皇帝身邊的近臣,倪亮不僅對陛下的生活習慣和喜好十分了解,也清楚陛下的習性,可以說小皇帝有事只需一個眼色,其就能心領神會,根本不需多余的言語。而其也參與了整個戰役作戰計劃的制定,兩人必然會相互交換意見,可以說是除了小皇帝之外對整個計劃最為清楚,明白陛下的作戰意圖和指向的人,所以他對倪亮提出的建議不能不尊重。
“江知事,末將以為玉昔帖木兒已經知道陛下已經開始攻打揚州城,意識到了有被合圍的危險,所以不敢再滯留常熟城,而是選擇了急急南下,試圖在陛下率軍回援前兵進京畿”倪亮訥言,不善言辭,沉吟片刻組織了下言語言道。
“倪都統,你是如何知道玉昔帖木兒已經獲知陛下攻城的”趙孟錦有些疑惑地道。
“常熟的消息稱敵軍合兵,顯然是水軍已經截斷了敵軍的退路,控制了兩岸渡口,留守的敵軍潰逃,其必然是獲知了消息才會有此舉動。”倪亮言道。
“若是如此,玉昔帖木兒也必然會做出大軍仍在江北的判斷,尚有時間猛攻常熟以獲得補充,無需急急撤圍啊”趙孟錦糊涂了,有些好笑地道,“退一步講,敵軍即使無法攻克常熟城,也應該知道大軍回返前,江東兵力空虛,而應乘勢攻取更為富庶的平江地區獲得補充,而非改向民窮物乏的嘉興。”
“是啊,玉昔帖木兒不會這么笨,舍近取遠去攻嘉興吧”冉安國也覺得倪亮的想法超乎常理,從常熟南下至臨安,比之繞行嘉興路途要遠上不少,這不符合兵貴神速的原則,因此也提出異議道。
“嗯,僅以此就做出推斷,實難以讓人置信”江璆本以為倪亮會拿出讓人信服的證據,可僅僅憑此一點兒,根本無法服眾,他不免失望地道。
“陛下曾言,玉昔帖木兒生性謹慎,擅于謀劃,但是其又疑心太重。若為僚臣不輸諸葛,可若為主帥害死三軍”倪亮見眾人都對自己的建議存疑,不免著急的搬出了小皇帝來作為佐證。
“呵呵,倪都統,這與當下戰事又有何甘啊”趙孟錦揶揄的笑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