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昺率領的一軍進軍速度要遠超陸秀夫等人的估計,這即得益于充足的馬匹,每個人都分配到了三匹戰馬輪番騎乘,武器和裝備也可以借助馬力馱載,比之徒步行軍要輕松許多。但是對于許多宋軍來說也是場災難,因為許多人都是臨陣磨槍,上馬和下馬都不利索就開始了騎兵生涯。
因此頭一天行軍中不斷有人走著走著就掉下馬去,摔得鼻青臉腫,又訕訕的爬上馬去繼續走。而指著他們在途中保持隊形更是難為人了,許多人不熟悉馬性,不懂如何駕馭馬匹,如此不是這個馬驚了沖亂了隊形,就是哪個走著走著,就突然停在了中間等等,要不斷的停下來收攏隊伍,以免走散了。
所以第一天就是在降軍們的笑聲中度過的,他們起早貪黑也不過行了四十里,不僅弄得趙昺也是頭大,讓宋軍兵將們也是怨念甚深,抱怨還不如徒步行軍,起碼不會時不時的摔跟頭。可也幸虧途中沒有發生戰斗,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但是這些挫折尚不能改變他的主意,在晚上的時候他召見了拔都和都哥兩人,跟他們商議從降軍中抽調部分擅騎和通漢話著暫編進宋軍隊伍,負責教授如何照顧戰馬及簡單的騎乘技術,反正趙昺也就是借此提高行軍速度,并沒有指望他們能變成真正的騎兵。
拔都和都哥兩人請降,只希望能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并沒有奢望仍能被南朝重用。因為此前在與宋軍交戰中被俘的蒙古軍兵少有能活命的,即便是朝廷派遣的地方官員、甚至與他們有勾連的宋人也皆被斬殺。而他們被轉移到城外后,也做好了被押赴江南荒僻之地了此一生的準備。
不過峰回路轉,拔都和都哥很快得知小皇帝愿意赦免其罪,并授予都統之職,為南朝征戰的消息。他們雖然知道是被利用,但也清楚這是翻身的機會。開城投降已經為元廷所不容了,即便此時回去也會被處死,而如果自己拒絕為南朝所用,可以想象下場如何。
再者他們二人祖上也是被鐵木真征服之后被迫收降的,算起來還是有世仇的,背叛舊主重新依附強者也非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便痛快的答應下來。而南朝小皇帝也十分痛快,當下便授予印信,將鎮南王府賜予二人家人居住,并給予厚賞,撥土地千頃。被選入軍中的官兵,也給予賞賜,除其軍戶并入民籍,分撥土地耕種,還賜下不菲的安家費用。
于是很快被整編為御前護軍第二、第三騎兵旅,由兩人分別擔任都統,其下官員皆有二人任命,只需報備即可。拔都和都哥兩人得到了充分的信任自然甘為所用,而兵丁們本就是依附他們生活,當下不僅免了世代為兵的命運又得到實惠,自然也抱著犧牲自己一個,幸福子孫萬代的心思愿加入宋軍征戰。
現下這點事情自然不在話下,他們立刻選了一批人到宋軍中充任教頭。這些人家入宋軍后,雖然沒有馬上被培養成合格的騎兵,但是效果也是很快展現。再少有人墜馬,行軍隊形可以勉強保持,最大的好處就是行軍速度大大提高。而趙昺所見其實這些蒙兵教頭的辦法很簡單,將不會騎馬的人用繩索固定在鞍橋上,戰馬的韁繩栓在前一匹馬的后頭跟隨,如此就解決了看似無解的難題。
另外一個提高進軍速度的關鍵就是有了帶路黨。拔都本身就曾兼任揚州知府,都哥的領地也在淮東,他們又急于在新主子面前體現自己的價值,一路上擔任前鋒招降舊部,加上兵力幾乎都被抽調一口空,無力抵抗。他們日夜兼行,一路招降納叛,收復天長、招信、五河數縣之地,幾乎是兵不血刃的直驅盱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