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繼位后重用漢臣學習漢法,但虎頭蛇尾,造成了國制上的致命傷。依然習慣于自己挑選官員而非通過科舉海選考核,并造成了以色目人與漢族商人地主及蒙古人結成理財集團,他們中出了不少擅于抓錢的能力,掌控著國家的財政;漢人儒生和一些金國世襲貴族及很多漢族豪杰的漢法派,他們致力于讓元朝儒化,至少也要漢化。
由于觀點的不同,兩派黨爭不斷,且日漸激烈,終導致理財派的宰相阿合馬被殺。這樣的黨爭,最后把朝廷演化為一個混亂的組織,官員之間內斗不止,并導致叢生。而忽必烈雖有過對貪污的懲治,但到后來基本是放任,認為官員貪污天經地義,只是把國家當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器皿。官員們也大多如,此肆意索取而不治理。
此外忽必烈遵從漢法改行嫡長子繼承制度,并讓真金接受儒學教育。這雖然保持了本系可以占據汗位,卻也剝奪了其他族系的繼承權,導致宗王叛亂不止,又不得不借助留在草原宗王們的力量鎮壓。如此弄得他里外不是人,導致權力混亂,本族內部不穩。
另外就是經濟政策的失誤。忽必烈滅宋后,得到了大批公田,為了維系眾多蒙古貴族和漢族世侯們的忠誠,他把公田沒收,直接賜給了眾多蒙古貴族。但是人的貪欲是越來越大的,蒙古貴族的胃口是無限的,想要用土地填滿他們的胃口,就如同抱薪救火一般,只會導致他們設法奪取更多的土地。
忽必烈對蒙古貴族們的縱容遠勝前朝,大量仆從金銀被賞賜出去,放任土地兼并,又沒有公田作為支撐國家財政的基礎,直接導致收稅更加困難。如此所為的輕賦只是一個泡影,國家根本無法用正常手段收上稅賦來,朝廷只能提高鹽稅、酒稅,來獲得稅收。靠瘋狂印鈔,頻繁變更鈔法度日,依靠通貨膨脹無序地掠奪民間財富。
真金上位后,李謙等漢臣原本指望這位實施漢法最大的受益者能夠改變當前的窘境,但是生不逢時,南朝頻繁的侵擾,加上漢法派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財政窘迫的境況,使得其政策也是變幻不定,難以有所作為。而今南朝全面北侵,令已經陷入絕境的財政難以承受。
“大汗,如今之計只能再加印寶鈔,提高些鹽稅來籌措軍餉了”果然不出李謙所想,桑哥再次祭出了這個百試不爽的大招。
“平章,左相,你們以為如何”真金再次看向李謙和安童問道。
“這個臣無異議”安童猶豫了片刻,低聲答道。
“臣臣亦無異議”李謙本想否決,現下鹽已經五、六貫一斤,比之初時漲了十數倍不止,別說百姓,就是小康人家也吃不起了。而寶鈔貶值早已超出可控范圍,物價飛漲,米價已到了百貫紙鈔一斤。再行調整只怕真的會激起民亂。但又想現下已經是積重難返,非短時日可以改變,而敵軍卻兵臨城下,只能先救命再治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