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也是笑話,蒙古人拿我們當漢人,而漢人卻又將他們當做蠻夷。”老丈苦笑著道。
“如此說來,你們在濠州也已經落籍十余年了吧”趙也覺得事情有些荒唐,只能不好意思地陪笑道。
“是啊,老朽是被蒙古人遷到此作為忽必烈長公主的投下種田養蠶,孫子也皆是在此出生的,早已將這里當做故鄉了。”老丈嘆口氣道。
“哦,那你們皆是從濠州逃出來的嘍”趙又問道。
他知道五戶絲制是蒙元特有的一種賦役制度,是在江淮以北之漢地所實行的按戶征收的科差之一。窩闊臺汗滅金后,諸王、貴族和功勛之臣在北方的封地內,規定居民每二戶出絲一斤輸于官,每五戶出絲一斤輸于本投下。忽必烈即位以后,改為每二戶出絲二斤輸于官,第五戶出絲二斤輸于本投下,合計每戶每年出絲料一斤六兩四錢,稱之為二五戶絲,其中交給各投下的稱為五戶絲。
未曾簽發于投下的民戶,也要交納一斤六兩四錢絲,全數歸官府所有。諸投下所應得的五戶絲,直接委人去分封地征收,流弊極大。忽必烈即位后,下令二五戶絲皆先上繳國庫,然后各投下再將應得之數由中書省領回。五戶絲負擔者主要是民戶,還有醫、獵戶,軍、站、僧、道、儒等戶均免征。
“說起來我們都是被濠州新來的知州張閻王坑害的。”李老丈又長嘆口氣道,“我們一路走來,才知道只有濠州才是如此,其它州縣皆是不分漢夷同樣分配田地,也同樣免除三年賦稅,也沒有發生過強制租種官田,沒收原有財產額事情。皇帝怎么就如此糊涂,給我們派來這樣一個壞官,真是倒霉”
“那你們為何不在其它州縣落戶呢”趙聽了也是有苦說不出,官員的任命雖然都是經過自己簽署,但是他面對的大小官員成百上千,不可能每一個人都了解。至于老頭兒口中的張閻王,他都想不起是哪位,更不知其名字,更不要說底細了。
“唉,我們何嘗不想呢可張閻王不僅派出衙役、官兵沿途追截圍捕,還發出海捕文書給周邊州縣協助,我們是躲也無處躲,回也回不去了,只能一路向北”李老丈唉聲嘆氣地道。
“原來如此,其還倒是盡職盡力啊”趙揶揄著笑道。
“小哥兒,老漢看你們隊伍雄壯,可否跟你們領兵的將軍求個情,放我們過去,或是不要交給濠州來人”李老丈看趙有同情之心,便想走他的門路了,卻不知道自己的訴求已經直達天聽。
“老丈說笑了,我只是一個小卒,哪里能見到將軍啊”趙攤手笑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