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下愿為陛下去死”田琦毫不猶豫地答道。
“朕希望你們都好好活著,能夠安享太平,過上正常人的生活”趙回身拍拍其的肩膀道。
“有陛下在,此愿定能達成”田琦聽罷一向冷冰冰的臉上出現了一絲暖色,但也是轉瞬即逝,深深施禮道
眼見又有雨至,為免遭水患,全軍移營至岸邊高地之上重新扎寨。稍時風雨大作,豆大的雨點從空中落下,整個營地籠罩在了雨霧之中。御帳是用數量改裝的戰車拼裝而成,此時外側的廂板全部打開,形如廊檐,而上面又撐起了天棚,即便雨水如注,也仍能保持帳中干燥。
“這場雨太大了,只怕下游容易成災”趙坐在帳中,從側窗望著白水江流,雖然看不清楚,但如雷的水流聲清晰入耳,他不禁嘆道。
“官家,喝些熱茶吧”王德呈上茶水,又示意小黃門將窗戶關閉。
“嗯,進入七月后,降雨頻繁有異于往年,兩淮地區水利設施失修,黃河堤壩毀損嚴重,極易成災”趙憂慮地道。
建炎初年為阻止金兵南下,開封守將杜充想出了一個餿主意他在滑縣人為決開黃河堤防,造成黃河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改道建炎改道。這次改道不但改變了黃河的流向,也徹底毀掉了淮河作為“瀆”的地位。在這次黃河改道前,洪澤湖以西的淮河水道與現在大致一樣,洪澤湖以東的淮河在江蘇響水縣一帶入海。
當時的淮河是條千余公里長的大河,主要支流有泗水、運河汴水、渦水、淝水、潁水和汝水等。杜充決河后,洶涌的黃河水在華北泛濫,從泗水進入淮河,占據淮河河道入黃海。史稱“奪淮入海”。之后,黃河水道搖擺不定,或由泗水,或由汴水,或由渦水,或由潁水,或同時分幾支入淮。
可惜,杜充的決策不但沒能阻擋金兵,還導致北方一帶水患頻發,民不聊生。當然這也不是南宋需要擔心的事了,反正長江以北都歸了金,杜充本人也投降了。而蒙元南下時,也不斷地通過人工決河來打敗敵軍,讓黃河的堤壩和河岸變得極其脆弱。
這些年來,兩淮和淮北地區幾乎每逢雨水增多就會成災,可謂是三年一小災,五年一大災,就在去年黃河在開封、陳留等十五處決口,殃及整個淮河下游。而今年戰事又起,蒙元自是無心修整堤壩,歸了大宋后這份心就得趙來操了,他行前雖曾叮囑要疏浚淤塞,修整堤壩,但時間倉促間哪里能做到完備。
若是兩淮再次成災,不僅會造成巨大的人口和物資損失,也不利于經濟的恢復,這又給財政帶來極大的壓力的同時,也讓自己鞏固兩淮,進軍中原的策略帶來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