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城門設防嚴密外,城墻四個拐角的角臺上還修有角樓,作用是輔助城門,觀察和防御四面來犯之敵。整個城墻外側,每隔三十余丈有一座馬面,每個馬面寬八丈,從城墻向外伸出三丈余,高低、結構和城墻相同,使城墻外側成鋸齒形。每個馬面上建有可供駐守軍隊的敵樓,城墻和馬面上有女兒墻,墻上有既能藏身又能瞭望、射擊的凹口和方孔,以利防守者從側面攻擊來襲敵人,讓攻城者三面受敵。
城門是防御的弱點,且攻破后可以長驅而入。但是,這種方式只適用于小城,而不適用設防嚴密的大城。在大城城門由外郭城、月城、甕城構成,環環相扣,所以古代如果要攻城門,就算層層突破穿越了箭樓的封鎖線,終于打到了甕城,依然難以入城。
甕城的作用相當于一個小城,套在主城門的外面,起到保護主城門的作用。主城門開在正面的話,甕城的城門就開在兩側,正面沒有門,沒法攻擊。且甕城門前面,還有羊馬墻等防御工事,起到遮護的作用。所以無論是用火藥的大炮,還是發射石彈的配重投石車,直接命中城門幾乎不可能。
用爆破的方式破門也不容易,因為城門和城角是最容易被攻擊的位置,一般在城門上面和兩側守方會集中各種武器保護城門。再有城門除了有一道釘有大銅釘的厚木門以外,還有玄門,千斤閘等,即使擊碎城門,馬上就下玄門,或者落閘。
更讓攻方抓狂的是城門一般還不是一道,大部分有前后兩道門,加上甕城僅城門就有四道。待你進入甕城還會遭到城上面守軍全方位無死角的攻擊,所謂甕中捉鱉的典故就是來源于此。即使可以將城門全部被擊碎,甚至城樓被轟塌,城墻被爆破,仍然有很多的辦法可以駐成臨時的防御工事,任然能夠起到屏障的作用,所以就算一炮擊毀了城門,十幾米長的門洞也足夠設置障礙,甚至干脆將城門封死,讓你無法通過。
剩下的選項不多了,翻墻入城不說你千辛萬苦冒著箭雨和飛石終于抵達了城下,豎起了云梯。還有幾千年勞動人民集智慧和技巧創造的守城器械等著你。
撞車一種專門用來撞擊云梯的工具,在車架上系一根撞桿,桿的前端固定有鐵器,當敵人的云梯靠近城墻時,推動撞桿將其撞毀或撞到。
叉竿是一種既可抵御敵人利用飛梯爬城,又可用來擊殺爬城之敵的工具。當敵人飛梯靠近城墻時,利用叉竿前端的橫刃抵住飛梯并將其推倒,或等敵人爬至半墻腰時,用叉竿向下順梯用力推剁,竿前的橫刃亦可擊殺不少敵人。
飛鉤有四個尖銳的爪鉤,用鐵鏈系之,再續接繩索,待敵人沖到城墻下,準備登梯攀城之時,出其不意,猛投敵群,一次可以擊殺擊傷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