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臣深以為是,如今不比在瓊州,宮城狹小,事務亦少。當先陛下已經大婚,又誕下皇子和公主,事務劇增,只憑皇城司已經難以承受了”王應麟從沉思中醒悟,施禮道。
他知道行朝遷入瓊州后,只是興建了范圍很小的宮城。而內廷在逃亡中也是一切從簡,機構設置不全,后與帥府的內府合并,成立皇城司掌管內廷事務,人員也不過百,內侍也很少,不得不依靠當時規模很小的侍衛營才能夠保證運轉。
回到臨安后,舊宮已經毀于大火,陛下節減,沒有重修,而是借用了高宗皇帝的行宮崇德宮,進行整治和稍加擴充作為宮城。人員雖然有所增加,恢復了六尚,但是有的司、典也是設而未立,空有虛名。且依然由皇城司主管,現在看來已經是不合時宜,也不符合禮制。
內侍省,早已有之,為皇帝之近侍機構,專司管理宮廷內部事務。北齊初置中侍中省和長秋寺;隋初改稱內侍省,后稱長秋監,參用宦官和士人,掌侍皇帝,管理宮室之事。唐代或稱內侍省,或稱內侍監、司宮臺,專用宦官,由內侍監、內侍、內常侍等為首官,掌傳達詔旨,守御宮門,灑掃內廷,內庫出納和照料皇帝的飲食起居等事務。
本朝增置入內內侍省,與內侍省號為前后省,而入內省尤為親近。通侍禁中、役縣褻近者,隸入內內侍省。拱侍殿中、備灑掃之職、役使雜品者,隸內侍省。
“陛下,內侍省還是依舊制設立嗎”謝枋得問道。
“不,朕初步設想,內侍省下設秘書監、殿中監、將作監、軍器監、內務監和太醫院及皇城司,即五監一院一司,分管內廷各項事務。”
“陛下,將秘書監和殿中監歸于內廷,分管何事呢”王應麟問道。但心中稍定,監的官員品階一般要低于省,如此內官就難以一步登天,擔任宰執,是對內廷的一種遏制,也可視為陛下的讓步。
秘書省是專門管理國家藏書的中央機構。從東漢后期設立秘書監起,到南北朝升為秘書省。他知道秦始皇焚書后,天下藏書幾為一盡。再加上手抄方式和簡帛載體的限制,對于普通人來說,圖書是至為珍貴的物品。西漢以來,朝廷曾多次下詔求書,藏于宮內秘府,等閑人難得一見,“秘書”一詞即由此而來。
在這種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秘書省自然備受重視,享有較高的地位。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印刷出版技術逐步成熟起來,圖書數量越來越多。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官府和私人設立的書院、藏書樓等,即使在中央,藏書機構也不僅限于秘書一府了,其重要性逐漸削弱。
本朝前期經籍圖書歸秘閣,秘書僅掌祭祀祝版。神宗元豐改官制,秘書省職事恢復,日歷所、會要所、國史實錄院等均歸秘書省管轄,規模較唐時較大。但經歷靖康和德祐之亂后,國家圖書或被擄走,或毀于兵火,秘書省已經名存實亡了。
至于殿中省,起于魏晉以后,在門下省設殿中監一官。隋代始設立殿內省,唐武德年,改殿內省為殿中省,掌皇帝生活諸事,所屬有尚食局、尚藥局、尚衣局、尚舍局、尚乘局、尚輦局六局。唐龍朔年曾改中御府,咸亨元年復舊。本朝沿置,但僅為寄祿官,六尚局職掌分由它署擔任,如尚食歸御廚,尚藥歸醫官院等,已經名存實亡。
“朕打算將秘書監職能擴充,不僅掌管天下圖書秘本,還要將御前辦并入其中,以所管分設數局,協助朕處理一應公務,安排朝會、出行、會見等日常事務。”趙昺喝口茶言道,“殿中監則負責內廷的一應雜務,將酒庫、內酒坊、外物料庫、牛羊司、奶酪院、酒醋庫、車馬院、皇莊、皇苑、行宮、采辦等皆交由其管理”
“至于將作監、軍器監和太醫院一切如常,而內務監則掌管內宮事務,設六尚局,皆由內官充任,負責管理內庫,侍奉皇室親貴,不得干涉外務。”趙昺緩了緩又道,“皇城司掌管宮禁宿衛和鑾儀衛,撤銷御前護軍都統府,一并權能移至皇城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