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吾,可將朕今日之言記下,待有為之臣蒙受冤屈時,要提醒朕”趙昺轉而對陳識時道。
“屬下遵命,定記于行錄中”陳識時道。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天下沒有常勝的將軍,也沒有不犯錯的人。朕自主持朝政以來,也非事事皆對,其中也做過錯事,行過彎路。但朕以為只要行的是大義之事,行事有些過激,或是傷及一些人的利益,都是不可避免的。而是要給其改正的機會,不能夠就此抹殺了其的功勞,進而一棍子打死,還是要妥善任用的。”趙昺言道。
“如今朝中有些官員以為不做事就不會犯錯,或是循規蹈矩,行事畏首畏尾,唯恐有過。在朕看來他們皆不稱職,是懶政、怠政,沒有擔當之舉,這種官員是不能用的。我們皆言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官不能為百姓謀福祉,就是失職,無功即是過。”
“陛下之言,臣等定謹記在心”眾人齊齊施禮道。
“我們用人也是如此。現在朝中選拔官員要看資歷、要看出身,朕以為這并非不對,但是只看于此確是不行的。有些官員談經論史,千古之事無一不曉;詩詞歌賦,無一不通。可是讓其治民,確是一塌糊涂。這種官員就不能讓其主政一方,而是要提拔任用那些有擔當、有魄力、有能力的官員,而不要只看資歷和出身。”趙昺言道。
“陛下所言不無道理,此次選拔了官員進入新收之地,有些地方民心很快得以安定,恢復了生產。但有些地方依舊混亂不堪,盜匪橫行,百姓紛紛逃離,足見官員能力參差不齊。據臣所知,那些吏員出身或是有參贊軍務經驗的官員皆能迅速進入角色,履行職責。而那些科舉和太學出身的官員,對地方事務生疏,治民經驗不足,難以理事,甚至是束手無策。”王應麟此次隨扈主管民政事務,對于新收之地官員的能力高下還是有發言權的。
“這也是朕的失誤,對他們期望過高,未能從實際出發,以致有些官員履職后對環境極不適應,難以治民。以后朕也要引以為戒,不能再犯。”趙昺言道。
“陛下不必愧疚,此乃臣等的失職,不能知人善用,以致誤了國事。”王應麟趕緊攬過道。
“功是功,過是過,朕有過也要自省,怎能委過他人”趙昺擺擺手,嘆聲道,“其實朕主政以來,也是戰戰兢兢,唯恐一步踏錯。別人有過尚有機會改過,可朕一旦犯錯,可能就將大宋帶入了萬劫不復之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