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昺清楚要解決棉花種植推廣難,乃至以后新作物的推廣種植,僅僅一道詔令是難以解決的,這需要從補貼、收購等進行一系列的扶植政策。而棉花種出來后,還要面對如何加工和利用,直至為百姓和市場接受的問題,但當前朝廷對此皆沒有政策儲備。
但棉花種植是戰略性的問題,趙昺不能等閑視之,而等待朝廷出臺鼓勵政策需要很長時間,那就不若自己先干起來,哪怕眼前吃點虧也不能停下來。于是決定今年種出來的棉花皆由內府收購,未經加工的皮棉暫定為每斤千五百文,且明年繼續收購,有多少要多少。
聽到皇帝開出的價格,王應麟和劉辰翁等人皆驚,當下一畝上等良田可以產四石稻米,中等田也就是兩石左右。而當下每石稻米的價格在十二貫上下,平均收入在二十貫上下,當然這是稅前收入。而棉花按照陛下定的價格,一畝地的收入就能達到三十貫左右,且種植棉花水土相對要求不高,對于種植戶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
“陛下,以如此價錢收購,會不會操之過急”王德作為內府大管家,當然要關心開支問題,按照當下的產量,內府就要花三百萬貫收棉花,而如何使用卻還是未知,他不禁擔心的問道。
“推廣種植棉花肯定要先吃些虧的,而今朝廷財政困難,咱們就先承擔下來吧”趙昺言道。
“陛下內府開支甚多,且朝廷年年借支,拖欠的款項又不能按時歸還,日久內府也難以為繼啊”王德哭喪著臉道。
“咳陛下,要不暫緩推廣棉花的種植”王應麟老臉一紅,他也覺得不好意思,這么多年來朝廷一直無法實施收支平衡,旦有事情就要朝皇帝借錢,可是從來沒有積極歸還過。而今陛下又在替朝廷虧錢做事,讓他頗覺難堪,干咳一聲道。
“棉花種植乃是利國利民的大事,當下百姓和有些朝臣不理解其中的意義。但是做事情要從長遠看,打仗我們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管民同樣不要在乎一時的利益,朕吃點虧不算什么”趙昺擺擺手笑道。
“陛下目光遠大,非是我等所能及也”謝枋得言道。
“是啊,陛下行事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實為我輩楷模”劉辰翁也施禮道。
“呵呵,你們勿要吹捧朕了,這些錢花的也讓朕心疼啊”趙昺擺手苦笑道,“棉花可以紡線織布,棉籽可以榨油,而隨著播種面積的推廣,產量的提高,價格也會逐漸下降。那么我們的百姓可以棉花做成棉被、棉服御寒,將士們也能免于挨凍,而讓百姓人人有衣穿的同時,也可節約部分軍費,于國于民都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