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雄才大略,此次驟然放棄大好的形勢,轉而與蒙元和議,必是再布局吧”劉洙也是欣慰地道。
“應該算是吧”趙昺輕笑著點點頭道,“汝等將皆是我大宋的軍事統帥,那么隨著身份的改變,考慮問題的角度也要轉變。要明白戰爭不僅僅是軍事方面的較量,還要考慮國力、民心、乃至國家制度等等多方面的因素。而戰爭的爆發也是多種因素間的矛盾難以調和的產物,所以你們要放眼全局,洞悉形勢,才能保證戰爭的勝利。”
“屬下等受教了”幾個人施禮道。
“我們要徹底戰勝蒙元,不僅要從當前的形勢來看,也要從歷史上的角度進行分析”趙昺接著說道,“歷史上游牧強權的建立其實也是有跡可循的,我們也可從中吸取經驗,來破解現下的困局。”
“陛下,草原上游牧政權的建立無非是誰的部族強大,可為戰士的部眾多、戰馬多,誰就能稱霸于大漠南北嗎”陳鳳林言道。
“錯了,在草原上稱霸不僅是比的部眾、戰馬多寡,而是誰更有錢,誰能弄到更多的錢,也就是在經濟上占據優勢。”趙昺言道。
“哦,難道天下的雄主皆與陛下一般皆是撈錢的好手”陳墩揶揄道。
“差不多”敢于趙昺如此說話的,可能也就只有陳墩了,他不以為杵,為眾人解說其中的緣由。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現代適用,來到這個世界后,趙昺發現在古代同樣適用,放在游牧民族政權上同樣也不例外。而以他的研究,游牧強權在歷史的更迭中也摸索出了一套建立政權的方法
首先就是搶。對,搶劫,既然都混成了游牧強權,那么軍事實力肯定是很強的,那么就只能以戰養戰。順便把人力成本攤到各部落,我也不要求各部落給我經濟類的稅收了,我就只要求各部落給我象征性的貢品,但必須給我承擔人力成本,給我出人,打雜啊當炮灰啊都行。然后跟著我去搶劫,搶劫的大頭歸我,小頭歸各部落。
這種方案,建立在游牧強權首領的軍事能力上和運氣上,對運氣。為什么是運氣呢,因為戰爭是天時地利人和全具備,才能做到百戰百勝的。而為了維持汗廷的經濟優勢,游牧強權就被迫需要去打許多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具備的戰爭,這就是撞大運了。有時候就算勝利了,都可能得不償失,所以根本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