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心念先帝,自可在遷葬之時,重新布置梓宮,放些貴重之物,以表心意”李三娘輕輕拍撫皇帝的后背,安慰道。
“淑妃姐姐卻是不可”王妤在旁插言道,“當年徽宗皇帝歸葬于永佑陵,高宗皇帝取禮官建議,用皇帝衣服戴帽置于槨中,沒有啟棺改斂尸首,繼而大葬。官家也應遵照成例而行,不可擅自開啟梓宮”
“哦,還有此節,朕還是首次聽聞”趙昺點點頭道,而心中卻暗自好笑,恐怕高宗當時也在懷疑棺中是否盛有徽宗的遺骸。這若是啟棺重殮,發現只是一截朽木,將如何向國人交待,難道為此要向金國宣戰嗎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原封不動的下葬,不論真假都已經深埋地下了。
“不過當年徽宗皇帝未重殮尸骨,也讓時人質疑女真人送還的是空棺,百年來民間依然流傳永佑陵中葬的是空棺的說法,徽宗皇帝的遺骨仍在北國。”雷妍卻提出質疑道。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高宗皇帝不肯啟棺重殮自然有其考量,我們后人又何必去深究,即便查明了當年真相,又當如何”趙昺反問道。
不過他知道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只不過被自己的護陵之戰阻止了。當時在金皇統元年,金熙宗為了改善與南宋的關系,追封死去的徽宗為天水郡王,將欽宗封為天水郡公。皇統二年,宋金和談,南宋要求金朝送回宋徽宗的棺槨。
但是女真人的習俗是火葬,而宋徽宗尸體已經被火化,遺骸就在亂葬崗。距此時已經過去七、八年了,金人去哪給他找去尸骨。所以就用一根與體重差不多的木頭置于棺中,讓人不以為是空棺。而但高宗欲借此事以慰時人之心,不想辨認真偽,直接套了一層槨風光大葬,真相也就被瞞了下來。
而在真實的歷史上,女真和南宋被蒙古所滅,楊璉真迦盜掘皇陵,把高宗的陵墓掘開,結果棺內“略無所有”,只有朽木一段,把這段公案大白天下。可現在趙昺阻止這場浩劫,真相被再次隱瞞,他當然不愿意去做探秘者,只愿這段歷史永遠被塵封下去。
“官家所言甚是”雷妍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道。她也清楚,即便探明真相,發現葬入皇陵的是空棺,而肇事者也早已作古,你又能如何氣都沒處撒去,也只是皇家多了份恥辱,所以正如陛下所言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官家,臣妾記的當年徽宗皇帝曾有歸葬鞏義祖陵之愿,可結果徽宗皇帝葬在了紹興。而欽宗皇帝卻被葬在了鞏義,這又是何故呢”見陛下對談古論今有些興致,吳曦也想借此緩和下與皇帝緊張的關系,也出言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