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元宵燈會歷來的新年的重頭戲,而前年吳曦籌備燈會因為花費太多,還遭到了趙昺的訓斥。而去年則因元軍渡過長江,侵入江東,京城中全民備戰,人心惶恐,所以燈會也是草草收場。而今年不僅北伐大勝,拓地千里,逼的蒙元求和,割讓四川,還要進行賠款納幣,這是大宋南遷百余年從未有過的盛事,理當大慶。
不過趙昺臨行前已有指示,燈會依然要本著節儉的原則,但要辦的熱烈、喜慶,又不能太俗氣,還要典雅大方,突出皇家與百姓同樂的主題。不想花錢,還要辦好,這可把陳淑愁得夠嗆,不過好在其家有兩位尚書,還有在皇帝身邊的兄長,可以借力。
鰲山燈向來是燈會的重中之重,亦是彰顯皇家氣派的標志物,過去都是由宮中和各地選調的工匠搭建、制造,當然也是最燒錢的玩意兒。不過今年陳淑兩人想了個辦法,令人先期設計了鰲山燈的圖紙,并詳細表明了燈的樣式,卻沒有令工匠制造,而是讓京中的豪門大戶及巨賈商販認領制造。
制作一盞好燈,不僅耗費人力,也價值不菲,一些豪門大戶及巨賈為了顯示自己的身份,可以不惜代價。但是鰲山燈也有無數的各式小燈籠點綴其間,大戶們就不愿意浪費那個精力了,為了吸引財力不足,又有意的中小商戶們參與,允許他們在燈籠上題字和標注自己的商號。
趙昺聽了有些好笑,這不就是現代辦晚會常用的冠名權嗎不過他們這個還屬于初級階段,沒有進行拍賣,否則不但不會賠錢,還會掙錢。可兩個居于深宮的婦人能想到這個辦法已經不容易了,且達到了自己提出的與民同樂,全民參與的目的了。
說完了事情,趙昺又讓人將三個孩子抱來。離開近一個月,孩子們卻與他生疏了,一抱就會哭鬧,讓他很是尷尬。逗弄了一會兒,好在不再哭了,卻在他懷里睡著了,只能讓人再抱回去。而這功夫,除了吳曦還在細審貢品清單,其他人都在一起玩兒鬧,這讓他很是無奈。
地方向皇室進貢古來有之,并形成了制度,若是延遲或拒繳貢品,可視為謀反,要出兵討伐的。但是對百姓來說是沉重的負擔。趙昺深知其中弊端,可經過權衡之后還是沒有取消,一來貢品是皇室收入的一項重要來源;二來一些東西也是皇室的必需品;三來也是標示皇權的象征和權威。
若是取消了地方貢奉,在當下消息閉塞的環境之下,恐怕百姓們都會忘了自己這個皇帝。所以趙昺的政策是可以減,逢災可以免,但是不能不給。如此即彰顯了權威,也減輕了百姓和地方的負擔。這個折中的辦法雖不完美,可也勉強算的上妥當。
待到酉時,眾人散去,這時王德捧著個盒子湊過來輕聲道“官家,太醫院郝院首呈上來的,并再三叮囑老奴要親呈給官家,不可讓他人看到。”
“哦,這里是什么寶貝,還要弄得這么神秘”趙昺皺皺眉問道。
“官家,郝院首有言在先,老奴怎敢擅自打開”王德苦笑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