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雖然向蒙元稱蕃,但實際上被沒有實際被其統治,這其中當然也有趙昺的功勞。在瓊州時,他故布疑陣,假作與安南達成共同抗元的協議,騙了出使的留夢炎,從而提早引發兩國的戰爭,減輕了瓊州的壓力。結果自然是趙昺得力。
不過現在隨著大宋收復江南,安南和蒙元實際上已經處于物理隔離狀態,關系已然斷絕。但是其位置正處于大宋下南洋的航道上,是重要的停歇地,而安南也有意與宋朝重新修好,在新年遣使入宋朝賀。而趙昺如此做也是在向安南時候,大家都成了拐彎的親戚,有什么話不好說呢
當然這其中也有和蒙元和解的意思,現下趙昺封哈斯為婕妤,塔娜為美人,這兩個封號地位不高,但是象征意義大。而為了示好,他還釋放了脫歡被俘的妻妾及幾個兒子,讓人護送他們歸國。而真金也很醒事,冊封哈斯為寧國公主,塔娜為安國公主,抬高了兩人的身份,且給賜給她們投下各兩千戶。
至于娶敵國公主,趙昺怕不怕他當然怕,晚上身邊睡著兩個心懷國仇家恨的公主,給他弄點兒藥,甚至捅兩刀,豈不玩兒完了。但他很快發現并非如此,蒙古人的習俗就是相互爭搶、吞并,收敵人妻女是太正常的事情了,而那些女子往往也會認命,為其生兒育女,操持家務,不會謀害親夫的。
想想成吉思汗后宮五百佳麗,大部分都是搶得敵人的妻女,日日與他們生活在一起,若是有了殺心,只這個女子兵團就把他給弄死了。趙昺想明白了,自然也就放下心來。
那個高麗美女當然也不是讓趙昺可以一見傾心的,而是其身份特殊,她是當下蒙元宮闈中的內侍總管方臣祐的堂妹。為了能將方臣祐收為內線,趙昺可以說也是拼了,將其堂妹收入內宮,封為美人,以安其心。當然他也知道方臣祐是在給自己尋后路,想左右逢源,在兩國夾縫中撈好處。
趙昺有時也覺得自己有些下作,為了個閹人娶了個媳婦兒。但想想也是值得的,不說現在為了實現除掉伯顏的計劃,就是以后也是有用的著的地方。方臣祐的舊主子是忽必烈嫁到高麗的女兒齊國公主,后來公主見其善于察言觀色,機敏靈活的緣故。頗得公主的喜愛,公主就把送到中國,給了他弟弟真金。
齊國公主孛兒只斤忽都魯堅迷失,她是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的嫡女,母親是阿速真皇后,是高麗王王倎的王妃。當然這也是場政治聯姻,而作為宗主國的公主下嫁一個蕃國,必然是十分強勢的。實際上這個王倎也夠憋屈的,不過趙昺覺得他應該叫王腆更合適,腆著臉求來個公主,也給自己找了個奶奶,百般討好不說,還得挨打受氣。
早在元朝建立前,蒙古就一直對高麗用兵。眼看國將滅亡,高麗王王皞在清理了權臣崔氏之后,向蒙古稱臣,并讓世子王倎入蒙古為質。王皞病逝。忽必烈便讓兵士送王倎回國繼位。為了讓王倎穩定政權,又下令對曾經反抗過蒙古的官吏百姓,不論罪刑輕重,一律都予以赦免。
忽必烈建立了元朝政權,王倎以藩國國王的的身份前來朝拜,得到了忽必烈“完爾舊疆,安爾田疇,保爾家室”的承諾。同時王倎也承諾,一定盡到納質、助軍、輸糧、設驛、供戶數籍等義務,與忽必烈建立了良好的朝貢關系。
不過,高麗權臣權勢仍然很強,對王倎的王權有著極大的威脅。王倎為了能得到忽必烈的支持,以鞏固王位,便數次請求能迎娶公主。忽必烈身為宗主國,國力強大,根本不屑于與弱小貧瘠的高麗國和親,因此數次拒絕了王倎。
王倎又遣世子王昛和朝中重臣入元,愿意把他們留在元朝為質,希望能得到忽必烈賜婚。忽必烈見王倎很有誠意,再加上他一心想以高麗為中轉站,攻打日本。所以他便答應了王倎的請求,將他招為嫡公主忽都魯堅迷失的駙馬。
王倎之所以要苦苦向忽必烈請求和親,他心里可是打著小算盤的。而與這位王腆相比,趙昺覺得自己的目的還是純潔的像小白兔,心里的負擔自然又輕了幾分,自豪感多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