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把目光放在蜀漢立國前諸葛亮在隆中對里提出的戰略布局。在其的布局里劉備集團平定四川盆地之后待天下有變一路軍出秦川一路則趨南陽而向宛洛北上,進可圖謀中原,退可保住四川盆地的蜀漢基本盤。而巴西郡閬中地區,就是完成這一戰略的關鍵點。
從漢中入蜀的道路上來看,除開崎嶇難行的陰平道自漢中入蜀有兩條通道分別是金牛道和米倉道。金牛道是典型的盆地通道前險后易從漢中西向經由廣元、劍閣、穿過劍門關以后,便可以直插成都平原,自古至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米倉道比金牛道稍遜一籌因為道路崎嶇難行,長期以來,米倉道是作為金牛道的備份存在,而閬中則是卡住米倉道的咽喉。自漢中南下經米倉山穿越大巴山脈,經南江、巴中抵達閬中時雖然這條道路難行,但在進入閬中后卻可以利用匯流的嘉陵江、白水江、西水河等諸多水系,加上平原地形迅速向重慶或者成都推進。
對于早期劉備立足四川盆地的重要性來說,最大的威脅是占據漢中地區隨時可能南下的曹軍,也因此,守衛閬中的重要性絲毫不下于守衛劍閣。讓張飛鎮守閬中,在讓其發揮自己的軍事素質守衛米倉道的同時,閬中的位置又可以監控北、東兩個方向,繼而影響到劉備軍團的整體戰略。
在這個情況下,閬中地區對于蜀漢就顯得尤為重要。閬中地區既扼住米倉道的通路,兼顧四方,同時也引導著蜀漢的戰略轉移,重要性可見一斑。建安十八年到建安二十四年,蜀漢集團重心在北,圖謀漢中,彼時張飛在此處起到防御作用,如果前線戰事失利,蜀漢可以退保四川盆地。
建安二十四年到建安二十五年,由于東吳偷襲關羽,荊州丟失,劉備謀求與東吳開戰,張飛鎮守閬中,是兼顧各方的最好位置,既可以溯嘉陵江南下進入江州,又可以威脅荊州腹地,北面也可隨時支援兵力單薄的魏延。
現下宋軍奪取川蜀主要的目的是切斷蒙元自此迂回沿長江順流而下,直驅江南的通路。另外就是可以奪取進去陜甘地區的一個立足點。而閬中地區正是四達的樞紐之地,向北可以作為進取漢中和隴州的前進基地和后勤輜重囤積地,向南可以作為阻擋蒙元軍隊南下的重要關隘。
因此閬中的重要性雖然不降蜀漢時期事關國運那么重要,但是也是左右局地形勢的要地。而汪氏定然明白閬中的重要性,失去這個前哨要地,宋軍就能直逼漢中,威脅他們的世居之地隴州。因此才遲遲不愿意移交給大宋,并不惜違背圣旨,與宋軍在此開戰。
而閬中地區的重要意義不僅僅存在于蜀漢政權和當下,在后世戰爭中,閬中連接著陜西和四川的交界,向來是易守難攻的兵家必爭之地。以閬中地區的城防建設來看,如果兩軍對峙于此,占據閬中的城池對于攻守雙方來說都相當重要。